如果有人願意出錢、出場地、出設備,只要用最低的成本,帶著自己的團隊來經營一間輕食館,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會不會覺得,天底下真有這麼好的事呢?還真有,因為臺中修平科大的校園內,就設立了這麼一間「夢田輕食館」,由校方和老師出資當股東,來幫助有心創業的同學,實現創業的夢想。主角張瑋軒,就是自詡為夢田2.0的學校第二批創業團隊,希望用咖啡、茶飲、鬆餅和咖哩飯,來征服校內師長同學們的味蕾。然而經營一間輕食館,可不是有錢、有設備、有興趣就能搞定的,團隊的領導統御和向心力,就是身為店長的瑋軒,一開始碰到的大問題,更別說校園內還有許多便宜又大碗的餐廳競爭者,如何用創意和美味突圍,就是時時刻刻考驗著這個新創團隊的實力。不過更大的威脅是,校園內還有其他新創團隊也覬覦著夢田這個創業空間,隨時想用更好的創意與美食,取代他們辛苦經營的園地。
一支冰棒要價60元,幾乎可以買1個便當了,你還會想買來吃吃看嗎?中國科技大學的創業團隊DreamGo Bar,卻堅信用純天然、純手工、吃得到滿滿果肉的水果冰棒,一定能讓消費者買單。不過,這份事業才剛要起步,就先遇上團隊成員通通跑光,只剩創辦人詹銹鈞獨撐大局的窘境,幸好男友簡睿承的適時加入,才讓這個冰棒事業終能敗部復活。考量到冰棒事業有明顯的淡旺季,銹鈞還把校內的咖啡館也給頂了下來,希望讓業績能有互補的作用,但這對情侶可都是新手創業,1次開啟2項新事業,會不會太冒險了呢?然而唸行銷的銹鈞,可是胸有成竹,隨即展開了帶著冰棒去旅行的實體行銷活動,還一連拍了2支廣告宣傳片,這樣的自信和策略,真的能讓DreamGo Bar漸入佳境。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創過業,但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博士候選人趙智凡Mark,卻已經展開他人生中的第4次創業,也就是將自行研發的3D智能體感技術,運用在各種生活用品上。想想看,只要手一揮,燈就亮,窗簾就打開,甚至無人飛機都不再需要搖桿,光靠手勢就能輕易的操控一切,這樣的科技運用,是不是充滿了前景。然而科技的研發,畢竟不是想到就能馬上做到的,一次次通宵達旦的測試與修正,一架架摔爛的無人飛機,都顯示出研發過程的困難,不過當技術漸趨成熟,他也開始積極參與各種創業比賽,甚至期望能爭取到代表臺灣前往矽谷的資格,究竟他們的技術,能不能獲得評審的青睞呢?但更令人驚訝的是,為了想把這幾年創業累積的實戰經驗傳承給後輩,Mark還展開了他的第5次創業,成立了以"提攜"中臺灣創業新秀為主的"TC Incubator"。1個人同時啟動2個創業項目,他是超人還是狂人,而這2個項目,真的都順利展開,並獲得期望中的發展。
你吃過近年來盛行的私廚料理嗎?如果,這些廚師們能直接到你家,為你做上一桌建康美味又時尚的料理,你會願意買單嗎?來自花蓮知名餐廳二代的曾璽勻,為了這個私廚的創業夢想,決定從銘傳大學財金系休學,並打算先從花蓮在地的高檔民宿來出發,除了讓私廚進駐民宿,為客人提供更尊貴的美食饗宴,更希望能藉此幫助有心的廚師建立個人品牌,也讓在地小農的優良食材,展現出更具創意的烹調特色。然而,這個看似對民宿、廚師與在地小農三贏的創業構想,實際執行起來,卻沒有想像中的順利,例如來花蓮旅遊入住民宿的遊客,真的願意花額外的時間待在民宿用餐?還是寧願把時間花在當地旅遊與在地的特色小吃上呢?而一般民宿通常只提供早餐,廚房設備有限,對於廚師想營造的創意美味,會不會也因此而受限呢?雖然要面對的問題的確不少,但璽勻還是帶著團隊不斷向前衝,還舉辦了各種主題的試餐會,他的鍥而不捨,讓食酷的理念獲得認同,並逐步開展出他心目中的理想創業藍圖。
彰化二林是臺灣火龍果的最大產地,然而當每公斤價格從240元跌破到30元,讓看天吃飯的果農也都備感壓力。於是身為果農之女的莊雅晴,決定學以致用,藉此來幫助家鄉的火龍果,再造事業的第二春。畢業於嘉南藥理大學化妝品系的她,發現火龍果莖部的黏稠汁液,竟然和蘆薈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還富含抗氧化與保濕的特性,於是在學校老師的協助研發下,用了1年多的時間,終於開發出市場罕見的火龍果精華液和火龍果面膜。雖然產品很創新也很有話題性,但對消費者來說,相對也比較陌生,因此要如何說服消費者願意嘗試,就是她這次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了。然而,化妝保養品到底該怎麼賣呢?無論是地方性的農產市集、世貿的生技展、健康展,或是電視購物臺,雅晴都勤快的跑遍了,但真實的結果是,被質疑、被打槍的時候居多,甚至還有站了一整天只賣出1套產品的窘境。難道是她真的不懂行銷、不會賣嗎?還是紅通通的火龍果能變成化妝保養品,大家依舊難以置信而不敢嘗試呢!
出門旅行,最好玩、最好吃的,通常都不是來自旅遊書上的介紹,而是透過在地朋友的帶領,深入小巷、貼近生活,才能發現真正的驚喜。而從政大畢業的李品汶,在當交換學生期間,走訪全世界60幾座城市後,深有此感,於是想把這種有當地朋友帶領旅遊的方式介紹到臺灣,便成立了FRNCi這個旅行交友網站,希望連結不同城市的旅人,彼此成為朋友,還能體驗到更道地的在地風情。老實說,這個創業想法真的很實用,也很快吸引到一些來臺旅遊的老外,從FRNCi媒合到臺灣的新朋友,也體驗到更驚喜的旅遊經驗。但受限於行銷預算的拮据,FRNCi的知名度始終不高,導致會員人數只停留在幾百人,而這樣的會員規模,回歸到最現實的層面,就是廣告主根本懶得理你,也就是說,早已上線營運的FRNCi,根本沒辦法創造出任何收入來源。想想看,一個新創事業卻始終零收入,到底還能撐多久呢?但身為CEO的品汶,卻依舊信心十足、笑看未來,她以樂觀,帶領FRNCi成為兼具口碑與獲利的網路平臺。
如果你每天要負責照顧80幾隻貓和20幾條狗,你會怎麼做來維持運作呢?就讀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的慧然和杜鵑貓中途之家的創辦人飯粒,就決定開一家人貓共處的「息坐咖啡店」,一方面當成接引領養人的入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賺到錢,補足照料流浪貓狗的資金缺口。這種創業初衷,若沒有滿滿的愛心,相信很多人都會卻步,但她們相信,創業就是一種意志力的展現,於是慧然先參加U-Star創業計畫,拿到了審核通過的第一筆資金,再加上個人積蓄與親友贊助,就毅然決然開啟了這條咖啡館的創業之路。但開間咖啡館還真得花不少錢,除了店租、裝潢、設備與人事費用外,初期不斷修正的餐飲研發,以及她們還需打造適合貓咪活動的空間,那又是另一筆額外的花費了。於是很快的,錢不夠用了,如何找錢也成為了她們創業初期最大的難題與煎熬。「息坐咖啡店」與「兩打半」一拍即合,因雙方都有著疼惜流浪動物的心。一起來為貓咪找尋回家的路,也越來越靠近成功這條路。
婚禮樂團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尤其在臺南,更是百家爭鳴,導致削價競爭的現象更為嚴重。但剛從臺南大學音樂系畢業的一對情侶-惠齡和建宇,卻依舊選擇投入這場戰局,創辦了「唯音室內樂團」,因為他們深信自己的創新與實力,一定能站穩一席之地。惠齡除了擅長各種樂器演奏,還能主持、唱歌、炒熱氣氛,而主修小提琴的建宇,也能肩負起現場拍照與場控的任務,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得精通各種婚禮習俗,才能滿足新人與雙方親友的種種期待。不過,無論多麼努力,大環境的先天不良,讓他們的利潤其實並不多,於是惠齡想要轉型成專業的婚顧公司,用一條龍的經營方式,創造出更多元的價值。從樂團到婚顧,看似都在相同產業中,但從婚紗、妝髮、整體造型、拍婚紗照、拍MV、相本製作、婚禮小物,到婚禮現場的布置、節目流程的策劃等,可說是環環相扣也更專業與繁瑣,這對學音樂的情侶創業家,真的能搞得定,順利完成這個超級大的髮夾彎,成為真正的婚顧公司嗎?惠齡和建宇一起規劃他們的婚禮,也是唯音室內樂團正式轉型為唯音婚禮顧問公司。
餐飲外送,在大陸早已是兩億人慣用,高達臺幣8千億商機的產業了。而隨著陸生來臺,也把這個構想帶進了校園,成為中興大學「興來呷本」創業團隊的開端,一個以校園便當外送為主的新創事業。瘦弱的娣均是CEO,為了這次創業,還先從植物病理研究所辦了休學,而這份決心的展現,也讓團隊順利取得上海中興大學校友會250萬元的創業資金挹注。不過,便當外送,看似減輕了店家的人力時間成本,還能增加額外的收入,應該很受歡迎,但實際上,多數店家規模不大,能否即時出餐,能否負擔抽成,卻是當初沒有料想到的關卡。此外,強調以省時便利為出發的創業構想,也代表了這是個每天都得跟時間賽跑的事業,於是為了趕時間,運送過程中摔車、受傷,似乎也成了家常便飯。還好,團隊的執著與吃苦,讓他們都能逐步突破關卡,業績也開始蒸蒸日上,沒想到,隨著暑假來臨,校園瞬間沒人了,這讓以校園為本業的「興來呷本」,得走出中興大學,拓展暑期外送便當到到中山醫學大學中,補足業績衰退的缺口。
這集是一群來自臺大、政大、陽明的高學歷博碩士生的創業故事,原本走高科技創業的他們,因一趟矽谷之旅,卻整個大翻轉。他們決定先用「密室逃脫」遊戲來創業。這是一個需要打造重重關卡的密閉空間,讓遊戲者藉由團隊合作與智力來享受破關快感的事業,而複雜的關卡設計,正是這群科技聰明人的強項。或許跟時下的流行風氣與客戶屬性有關,紳士特務密室遊戲一推出,假日幾乎場場爆滿,但平日的週一到週五,卻門可羅雀,讓身為團隊CEO的任恩,必須將開拓平日來客數,當成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填補收入不足的迫切任務。可是,該怎麼做呢?大量購買網路廣告、結合網紅人氣小模、找藝人異業結盟、找婚友社來辦活動,他們都去試了,甚至還積極參加創業比賽爭取拿獎金、開辦機器人教學課程來增加營收,但這樣的努力與嚐試,任恩與夥伴最後選擇了和唐醫師合作,開發醫美的手機 APP。這也表示紳士特務這間密室要結束了!
如果要創業,選擇時下最夯的項目,應該比較有勝算吧!但就讀臺科大工業設計研究所的新雅、思羽和怡姍,卻選擇了超冷門的錫器來創業,不但成立了「物Woo Collective」這個錫器品牌,還希望能藉此讓大眾對錫器的應用完全改觀。想讓冷門變熱銷,貼近生活實用性,應該是個不錯的方向,於是她們跳脫傳統擺件式的思維,藉由錫本身淨化水質的特性,開發出了深具特色,還能讓各種酒類都變得更醇厚的錫製醒酒球和醒酒針,並登上了募資平臺試水溫,希望能募到100萬元。然而,別以為產品好、有特色、賣點佳,就能順利募到錢,如果沒有搭配積極的行銷模式與異業結盟,怎麼可能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而「物」這個新創團隊真的很厲害,募資結果不但成功達標,還遠遠"超標"了。
社會企業是介於傳統商業和純公益之間的一種運作模式,既要能賺到錢,還要把盈餘繼續投入公益之中,可說是更高難度的營運模式,而就讀臺大社會系的尹又令,就選擇了用這種高難度的社會企業來創業,成立了「三三吾鄉」,希望能幫助臺東喜憨兒製作的手工皂銷售到所有民宿去。理念雖然很崇高,但實踐起來還真不容易,光是想讓手工皂溶入臺東在地特產的金針花和池上米,就是一段漫長的研發過程,再加上還要有能符合民宿業者需求又吸睛的包裝設計,這個創業起步就足夠讓人傷腦筋了。更何況幫助的對象還遠在臺東,超會暈車的又令,每個月都必須坐火車不斷往返於臺北臺東,這也更讓他暈頭轉向了。不過暈歸暈,又令和團隊依舊腦袋很清晰,懂得不斷透過在地人脈的連結,讓創業目標似乎也越來越接近了,然而,沒有變數就不叫創業,當核心成員選擇離開,他也面臨了關鍵的抉擇。
如果有人願意出錢、出場地、出設備,只要用最低的成本,帶著自己的團隊來經營一間輕食館,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會不會覺得,天底下真有這麼好的事呢?還真有,因為臺中修平科大的校園內,就設立了這麼一間「夢田輕食館」,由校方和老師出資當股東,來幫助有心創業的同學,實現創業的夢想。主角張瑋軒,就是自詡為夢田2.0的學校第二批創業團隊,希望用咖啡、茶飲、鬆餅和咖哩飯,來征服校內師長同學們的味蕾。然而經營一間輕食館,可不是有錢、有設備、有興趣就能搞定的,團隊的領導統御和向心力,就是身為店長的瑋軒,一開始碰到的大問題,更別說校園內還有許多便宜又大碗的餐廳競爭者,如何用創意和美味突圍,就是時時刻刻考驗著這個新創團隊的實力。不過更大的威脅是,校園內還有其他新創團隊也覬覦著夢田這個創業空間,隨時想用更好的創意與美食,取代他們辛苦經營的園地。
(一)老地名的故事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可以從認識地名開始。台灣有許多特殊地名,尤其是在客家庄,因為客家先祖居住的地方大多都是山區或是丘陵地,在很多地方也就出現了不少與山勢地形有關的地名,像在多山的苗栗縣三義鄉就有一個地方叫做「崩山下」,而在新竹縣新埔鎮、也有因地勢險惡或因過去的生存條件艱辛而產生的有趣地名,例如「跌死貓」及「閻王溜」等等,這些地名背後都有著生動且有趣的故事。因為有故事,在地人總能滔滔不絕,「蔭溝」居民也從不在乎外人是否會以「陰溝裡翻船」一詞來戲稱自己家鄉。然而近機場與高鐵站的芝芭里,在外來人口進駐下,未來不但傳統客家農村的樣貌將漸漸消失,或許連名字也會和台灣許多客家庄一樣,被人遺忘了其中的歷史內涵。 (二)繪本畫家 劉睿龍(大苺羊)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高雄美濃的「大莓羊」劉睿龍。他將飼養的柴犬「茄子醬」化身為可愛的圖樣,開始於部落格,希望藉由這些可愛圖案能給更多孩子正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創造」屬於華人的可愛角色。 (三)大埔藝術村 嘉義縣大埔鄉,位在嘉義縣的東南邊,相傳清康熙雍正年間,大量的客家移民來此開墾,自成一個聚落,客家先民沿用大陸祖居地來取名。不過,後來因為興建曾文水庫,淹沒了河谷地及農田,使多數居民被迫遷移。又因為鄉內有 90% 以上的土地是屬於國有或保安林地,土地開發受到限制,也因此讓這裡還保有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近年來,由嘉義縣政府主導,提出藝術造村計畫,邀請多位藝術家長期駐村,讓人看到大埔這個地方所能開啟的藝術能量。 (四)南庄獅鼓陣 庄頭做熱鬧,如果有當地的團體加入,更能展現在地特色跟文化。苗栗南庄有一個獅鼓陣,創辦人劉乾鑑在14年前因為興趣跟朋友集資,成立一個醒獅團,後來還到當地的國中小學,號召有興趣的小朋友一起加入,讓青少年有發洩精力的正當休閒管道。帶您看看團長劉乾鑑如何讓獅鼓陣從無到有,以及如何從低潮中,走向每年平均有40幾場演出的規模。 (五)櫻花達人余易政 這幾年台灣掀起賞櫻潮,每到春天,國內知名的山區,像是陽明山 阿里山等等,都會湧入大量人潮,欣賞櫻花盛開的美景。其實30年前,台灣就有一個農民,因為警覺傳統農業需要轉型,因此開始大量種植櫻花樹來販賣。櫻花農余易政,他種植櫻花樹的面積有八甲,大約兩萬多棵,還不斷研發新品種,累計有20幾種。時序進入春天,苗栗南庄櫻花盛開。枝頭上的花朵,無論稀疏或是茂盛,都充滿如詩如畫的美感,真的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從對面的山頭遠眺,櫻花的角色,就好比一張圖畫紙,在青翠的淡黃的底圖上,點綴著鮮紅的色彩。不過那片櫻花林也未免太大了吧,在台灣可說是難得一見。
台鐵新竹站火車司機員楊永蔚熱愛攝影,五十歲的楊永蔚是南投縣魚池鄉人,在台鐵服務26年,現在是新竹-基隆電聯車的火車司機員,也是火車攝影家,用相機記錄著台灣鐵道文化,從高中時就迷上攝影的楊永蔚,剛開始自己在暗房中學洗照片,直到進入台鐵工作,才有機會買人生第一台相機,開始成為業餘攝影家。民國69年進入台鐵,從基層的「號誌工」作起,轉任機關車助理及司機後,長期接觸機關車頭,對於火車有著無限的熱情,最初以機關車為攝影題材,陸續拍攝鐵路設備、機關車頭、列車、鐵路支線、火車站等系列,以及舊山線火車照片集,因為拍過許多人沒拍到的鏡頭,因此廣受採用,所拍攝的照片曾被廣泛的做成海報、時刻表、旅遊書、學校教材,他也把珍貴的鐵道照片及結成冊賣給鐵路迷,薄利多銷賣了300本後,去買了現在上班會隨身攜帶的五萬多元的二手Contax像機,他開玩笑的比喻萊卡的相機是相機界的賓士,contax是BMW,Canon、Nicon則像是相機界的toyota;楊永蔚用相機紀錄故鄉魚池921大地震前的面貌,捕捉社區重建前的珍貴畫面,成為當地人爭相收集的文化資產,也因為這一次,意外獲得家人、長輩們支持,更加篤定攝影之路。民國86年CK101開始復駛時楊永蔚就開始追火車,楊永蔚常常一追就是快一個月,風靡的程度到達會計算火車到達的時間與地點來拍攝最美的畫面,他認為春、秋拍照時最美,目前最大想要出一本火車照片集,但面對現在的火車站邁入現代化的設備,卻沒有老火車站拍起來的感情讓人感動而較少拍攝,自己也曾想要買一台數位相機來研究,不過感嘆追拍鐵道的景氣已經過了,覺得自己要活在掌聲中。楊永蔚所拍攝的許多鐵道作品,被廣為作成儲值卡、甚至鐵路局網站、雜誌都選用過,中華郵政發行「老火車站」郵票,新竹郵局配合推出「內灣風情」個人化郵票,內灣線十個車站,其中七個站是用他的照片;攝影多年來,楊永蔚仍是一台老相機走遍台灣鐵道,無數的作品展現他的攝影成果,也為台鐵變遷留下永恆的影像紀錄。在「台灣長史物」拍攝期間,我們發現不是客家人的楊永蔚卻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原因是楊永蔚30年前在苗栗銅鑼上班時才學客語,接著又在苗栗經人介紹認識太太因此現在客語說得好,同事們都認定他是苗栗的客家人。在台鐵上班十多個小時的他,常常帶著相機捕捉鐵道風情。讓【台灣長史物】帶你去看楊永蔚如何用老相機走遍全台灣鐵道,為台灣鐵道留下一些珍貴的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