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奇巴被譽為巴西最適合居住的城市,邱成炎大哥在這裡居住了四十年,在和邱大哥見面時,發現路上店家都沒開,邱大哥說因為這裡的法律非常保護勞工,星期日是不能開店的,只有餐飲業和購物中心才可以申請開店,我們還看到這裡才有的管狀公車站,不僅美觀,也可以讓等公車的人免於風吹雨淋,他們的公車專用道假日甚至可以在上面跑步和騎腳踏車,這裡還有一條公民街,裡面全都是公家單位,可以方便公民辦理各項事務,在庫里奇巴還有一個綠色計畫,就是讓居民以回收物換取食物,不但可以幫助農民,並且達到環保的目的。接著我們訪問在當地醫院當心臟內科醫師的邱韻宇大姐,她除了當醫生,還是教授負責帶實習醫生,在假日時還會和先生到偏鄉去義診,在庫里奇巴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公園,邱大姐表示因為這裡注重環保,是一個環保城市,我們還到邱大姐家訪問了她的長子和次子,也聊到當初要嫁巴西人時,如何讓反對的父母讚成他們,最後見到了邱大姐的全家人,聽爸、媽怎麼去適應巴西這個地方,最後在和他們和樂的團圓飯中結束了這次的訪問。
巴拉圭是台灣的邦交國之一,我們在這裡拜訪了宋大哥,宋大哥帶我們到他開的的醫院,但是是免費為窮人看病,而經費則是由當地政府和華人的捐款維持下來,大哥還帶我們到多處貧民區去發免費豆漿給當地的居民,問了宋大哥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我們在這賺錢,也要回饋給當地,而他也是用這種觀念去教育下一代。在到下一個地方要訪問下一位鄉親時,遇到公車半路故障,在等待的同時,發現司機一邊悠閒的喝著茶一邊和乘客聊天,這可是在台灣看不到的景像,在等到湯宇歆大哥時,我們便直接到國會參加他和另外三個音樂大師的直播合唱,接著我們到了當地一個環保樂團H2O,他們的樂器都是用回收物所做成,這些年輕人期望用音樂的力量,喚醒人民對土地的感情,最後和湯大哥聊著他的音樂之路並結束了這次的訪問。
庫里奇巴被譽為巴西最適合居住的城市,邱成炎大哥在這裡居住了四十年,在和邱大哥見面時,發現路上店家都沒開,邱大哥說因為這裡的法律非常保護勞工,星期日是不能開店的,只有餐飲業和購物中心才可以申請開店,我們還看到這裡才有的管狀公車站,不僅美觀,也可以讓等公車的人免於風吹雨淋,他們的公車專用道假日甚至可以在上面跑步和騎腳踏車,這裡還有一條公民街,裡面全都是公家單位,可以方便公民辦理各項事務,在庫里奇巴還有一個綠色計畫,就是讓居民以回收物換取食物,不但可以幫助農民,並且達到環保的目的。接著我們訪問在當地醫院當心臟內科醫師的邱韻宇大姐,她除了當醫生,還是教授負責帶實習醫生,在假日時還會和先生到偏鄉去義診,在庫里奇巴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公園,邱大姐表示因為這裡注重環保,是一個環保城市,我們還到邱大姐家訪問了她的長子和次子,也聊到當初要嫁巴西人時,如何讓反對的父母讚成他們,最後見到了邱大姐的全家人,聽爸、媽怎麼去適應巴西這個地方,最後在和他們和樂的團圓飯中結束了這次的訪問。
巴西人最愛地方-里約,今天我們跟著定居在這裡的胡大哥,到了有名的耶蘇山,再到山上邊看著風景,邊聽著胡大哥說著他在巴西的故事。 我們還跟著胡大哥的朋友到貧民窟,去感受那裡人民最真實的生活樣貌,後來到了藝術的街道-馬賽克階梯感受藝術氣息,接著我們隨著一樣住在里約的蔡正美大姐,吃了道地的巴西美食太陽肉,到家裡時看到一堆法律的書,正美姐訴說著為什麼要讀法律,她也是幫當地的勞工的義務律師,家人也很支持她,最後我們來到里約海灘,聽正美姐講海灘的歷史,正美姐並說她已經是道地的巴西人,她要在這終老一生,因為她實在太愛這裡了,我們最後則是在海邊曬著太陽,吹著海風結束了這次的訪問。
今天在世界第三大城聖保羅迎接我們的是旅居當地的畫家-美娥姐,她先和我們到這裡最大的市場,中央大市場,看到當地才有的水果和水果汁,也在這裡體驗了巴西人的熱情,接著到美娥姐的教室,在這裡她免費教華人的長輩畫畫,長輩們都對美娥姐讚譽有佳,我們還參觀了美娥姐的畫,看到了很多保育類的鳥類,在參觀的同時,也一邊訴說如何從喜歡畫畫到專業的畫家,在和美娥姐家人一起用餐時,邊吃飯邊聽著一開始為什麼來巴西,來時,又遇到那些事情。之後,我們訪問到當地醫院的院長,他和我們談到21歲就和家人移民巴西,是如何去度過那段沒法適應的日子,最後還考到醫學院,開了醫院後,如何經營醫院,而院長也談到了如何舒壓,他先帶我們去吃當地的小吃澎風餅,還到餐廳去吃當地人風行的黑豆餐,最後,在院長家和家人聊聊未來想到台灣不定期小住,因為那是自己小時候長大的地方,而這次訪問就到這裡結束。
在有森巴王國之稱的巴西,住著一位台灣鄉親鍾佩如,本身在聖保羅住了七年,先帶我們到聖保羅大教堂看難得一見的迎接聖母儀式,還到當地日本街去看街頭塗鴉,順便聊聊如何和隨性的巴西人相處,還在當地的音樂酒吧學了森巴舞,在酒吧中感受了熱鬧的氣氛,而鍾佩如在七年中如何排解想家的情緒,就是參加當地的客屬崇正會,會長廖仁煌帶我們參加一個月一次的愛心園,是針對70歲以上長輩的聚會,而1971年成立的客屬崇正會,也是目前巴西最大的僑胞團體。主持人來到住在當地台灣人必推的祕境-小瑞士,這裡建築物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全是屬於歐州風格,而在此定居的涂竣晴大哥帶我們去坐單人纜車,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小瑞士的美,最後則是回到家中談對小孩的教育和一開始來巴西時,如何克服難關,這次的巴西之旅暫時在涂大哥家中結束。
德國巴格利亞邦公部門如何與民眾溝通,達成與水共生的目的,並推行再生能源,回過頭來看台灣在年年洪災慘重,一提到防洪、河川公地及洪犯平原爭議不斷,在世界各國都倡還地於河的同時,我們該如何解決這棘手問題,台灣太陽能的運用超過20年,但普及力卻很低,因為成本高及政策不吸引人,造成太陽能發電不穩定,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但面對全球能源耗竭,氣候暖化危機,若不重視再生能源推行,將難以面對能源危機。為了提升花東鐵路交通品質,全面電氣化後,花東沿線藍天綠地,豎起一根根電線桿,花東鐵道一望無際的美景將受到如何衝擊?與影響,我想大家再次造訪它時應該是準備想念藍天綠地的時候。
(一)跨洋尋夢--留尼旺的客家人(上) 留尼旺島位在非洲東南邊印度洋,是法國的海外省分,面積2512平方公里,比台北縣市加起來約略大一點,人口約有70萬,主要為非洲、法國血統的居民,留尼旺約有兩萬多華人,以廣東梅縣和順德人為主,客家人就占了一半以上。有人說,客家人是東方的猶太民族,隨著大環境的變遷,隨著洋流到世界各地,尋找一片安居樂業的淨土,一世紀過去,留尼旺的客家人,早已扎根於此,也過著頗為富裕的生活,但族群文化的外衣卻一層層的剝落,僅能在些許的圖騰烙印中,尋覓殘存的客家氣息。 (二)活的宗祠博物館 新竹縣新埔鎮保留多座宗祠、家廟,密集程度為台灣之冠,新竹縣文化局打算串聯六姓宗祠,打造「宗祠博物館」,但目前半數以上宗祠皆年久失修、損毀嚴重,硬體的整修是目前最為迫切的問題,但除硬體修復之外,文化局也希望把人找回來,恢復祭祀,培養經營管理及維護的團隊,並挖掘出各家族的歷史故事,恢復客家人對宗族的重視以及宗祠的文化價值。 (三)「地下錢莊」金色中港 農曆七月的中元普渡一直是相當重要的民間信仰儀式,祭典中大量使用的紙錢,更承載了人們對未知的敬畏與對未來的祈願。苗栗竹南中港地區曾是台灣金銀紙製造重鎮,小小的聚落極盛時有380多家工廠,被稱為全國最大「地下錢莊」。但是因為不敵他國廉價工資的競爭,加上環保意識抬頭,金色中港漸漸褪色,不過也有人因此而看到金銀紙代表的文化意涵,希望讓這特別的版畫,繼續訴說故事。老產業終究敵不過現實,漸漸外移轉型,純手工終究敵不過機器慢慢凋零消失,但這些從竹子變化出來,最後成為信仰依靠的金紙,不止訴說人們的心願,也訴說了一個地方甚至一個時代的文化故事。
(一)重返亞齊(1)希望的種子 2004年12月26日,聖誕夜剛過,大地震引發的南亞海嘯造成印尼亞齊省約17萬人喪生、50萬人無家可歸,當時在台灣的資助下,有30位華裔青年來台灣就讀大學,展開離家三千里的求學生涯,今年六月,這些學生畢業了,有些人帶著在台灣學得的生物技術、農業新知識回到印尼,貢獻所學;有些學生則是擔任台灣NGO團體的翻譯,回到故鄉亞齊,深入各角落做衛教宣導服務。略懂一點中文的他們怎麼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還名列前茅?這一路走來又有哪些成長歷程?而未來台灣、亞齊之間又是否有雙邊長期合作培育人才的可能呢? (二)不能沒有你 六年前,一位父親為了爭取女兒監護權,在台北車站前的天橋上,作勢要往下跳的畫面,許多人都印象深刻,當時透過各家新聞台的現場連線報導,讓跳天橋事件,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改編自這個社會事件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刻畫在底層打拚的小人物,如何對抗現實制度的不公、及環境的艱難,仍然不放棄希望的故事。事件主角不是客家人,但由於導演戴立忍與本片主角陳文彬、配角林志儒,就是來自不同的背景與族群、十幾年的好朋友,三人總是各自用自己習慣的語言--華語、客語、河洛語交談,毫無阻礙,因此角色設定為兩個從六堆鄉下到高雄打拚的客家人,呈現台灣實際的族群以及語言表現。簡單,卻更能引發共鳴。戴立忍留下一些想像空間,希望讓觀眾帶著情緒、帶著一些省思離開戲院,藉著這對父女的故事,來突顯更大的社會議題。因為,這樣的故事不會結束。 (三)二林葡萄王 一座葡萄園,竟然可以產出60幾種的葡萄!彰化二林葡萄農譚華光,20多年前接受學術和農政單位的委託,試種許多釀酒葡萄品種。從原先的30多種,到現在已經有60幾種。雖然後來公賣局跟他終止契作,開放觀光和釀酒的收入,只是勉強維持開銷,但因為執著和興趣,譚華光樂於把葡萄園當實驗室,尋求更多美味的可能。 (四)水電工變咖啡農 講到台灣咖啡,一定會想到雲林古坑、台南東山,或是屏東、台東的咖啡。事實上在日治時期,台中東勢已經有種咖啡,只是後來因為橘子、高接梨這些農作物的經濟價值比較高,當地農民才紛紛轉作。東勢一個年輕人朱志成,因為自己喜歡喝咖啡,又希望讓東勢的產業可以更多元,所以他從水電工變成咖啡農,更集合當地咖啡農的力量,成立咖啡產銷班。
馬來西亞西部檳城州及霹靂州的許多移民客早期從事割橡膠和挖錫礦的苦力,胼手胝足開墾此地,進而使得華人聚居處成為重要的都市。經過513事件,政府推行新經濟政策,提高馬來人的地位,限制他族的經濟活動。不平等政策所累積的不滿,讓今年大選的反對黨成功取得五州的執政權和國會2/3議席。一群有機蔬菜迷因為熱衷有機飲食,不僅集資買地,從事有機耕作。有人甚至全職投入農場。他們也自營餐廳,使用自家食材,希望能夠改變別人的飲食習慣,也為環保盡力。花蓮吉安社區一位從事客語教學的老師自編教材,透過非制式教學方式舉辦夏令營,讓孩子在說、學、逗、唱中學習客語。客家文化協會則是舉辦歌謠、客家話、國樂等豐富課程,讓客家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