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葡萄不吐不葡萄皮,這個繞口令大家都聽過,到底吃葡萄要不要吐葡萄皮呢?傳聞中的混血葡萄吃起來層次分明,酸中帶甜,有別於其他葡萄。在東勢山區尋找混血葡萄,葡萄還沒找到,卻在葡萄園裡找到雞蛋和鴨蛋,難道混血葡萄的美味跟雞鴨有關係?外觀看起來都沒差別的葡萄,有沒有混血只有行家知道 。
來到全臺灣河川中生物種最多的大甲溪中,想要尋找傳說中的臺灣香魚,利用香魚的習性,拿藻類來當誘餌,線民能夠順利釣到香魚嗎?靜置一夜的陷阱捕捉到的香魚居然是陸封型的日本香魚,到底臺灣香魚,到哪裡去了?跟著老師想要尋找臺灣香魚消失的原因,卻發現連人都無法上溯的洄游之路,這些堅固的堡壘會是臺灣香魚消失的最大原因嗎?
消失已久的臺灣香魚又再次出現了?來到大甲溪流域,為了證明還有臺灣香魚的存在,約了淡水魚專家要去一探究竟,有了老師和當地人的協助,可以順利找到臺灣香魚嗎?根據臺灣香魚的生活習性,搜尋著臺灣香魚的痕跡!為了能夠一睹香魚的身影,運用了各種捕魚的方法,還設下了陷阱,能夠成功找到香魚嗎?
在三義地區有一種,被日本人稱為臺灣金魚,俗稱天堂魚的夢幻魚種,除了棲地被破壞導致數量下降中,更因為牠美麗的樣貌,引來殺機,現在在野外已經很難一見蹤跡。『澎鯆鯻』不僅生長的環境特別,就連呼吸的構造也和其它魚種不同,明明是魚,卻會被水給淹死! 想要尋找純種的蓋斑鬥魚不簡單,除了要在小水塘中搜尋,居然還要披荊斬棘!
大樓林立的台中都會區,居然保留著完整的客家聚落!不僅如此,在這裡還有一種夏天消暑退火的傳統美食。這種美食不但可以消暑退火,還跟先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沿著線索來到南屯區想要尋找先民們的傳統消暑美食。卻發現消暑美食居然是做草繩的原料-黃麻! 黃麻不僅可以吃,而且功效多多,不過要吃到這樣美食卻不簡單,黃麻的苦味讓線民退步三舍。不過老師卻說用愛煮出來的麻薏湯一點都不苦,還會讓人一碗接一碗。到底要如何才能煮出一碗充滿愛的美味麻薏湯,線民們能順利完成嗎?
來到花店想要找一種代表母親的花,來送給媽媽。沒想到凱翔卻說花店找不到中國的母親花,要到山上才找得到。而且這種花還被叫做一日百合!到底是什麼花被拿來歌頌母親長達三千多年,而且倍受古人歌頌,甚至被人拿來編曲成為客家兒歌呢?打造金針花海不容易,但是要做出好的金針料理也不簡單!這次線民們能順利烹調出不是煮湯也好吃的金針料理嗎?
在充滿化學產品的現代社會中,來到東勢山區想找尋『天然的清潔用品』。這些天然植物都有『皂素』的成分,那皂素為什麼可以讓植物有清潔的效果呢?阿芹妹和線民來到河邊找到山上叔叔說的『嗶嗶草』,也就是『醉魚草』,應該如何證明醉魚草含有皂素呢?原來皂素含有微量毒性,阿芹妹和線民在現場做實驗,把醉魚草的汁液倒進水中,那水中的魚兒會發生什麼事呢?
想吃一種水果叫做『楊梅』,楊梅是水果?一直以為楊梅只是地名,或是交流道和工業區的名字,其實,楊梅市的名字和楊梅有大大的關聯喔!來到路上找楊梅樹,但是路邊有這麼多樹木,都沒看見又紅又大的楊梅果實,那麼該如何分辨楊梅樹呢?終於找到楊梅果園了總算看見園中結實累累的楊梅,但是為什麼不拿去水果店賣呢?先來吃看看楊梅是什麼味道吧,是酸的?還是甜的?聽過一句諺語,吃楊梅,囥泥堆,意思是說吃太多楊梅會死掉,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野薑花的根部長得很像料理用的薑,但是通常在野外只能看見野薑花的花朵,到底根部是什麼樣子呢?新竹內灣最負盛名的客家料理就是野薑花粽,所以想找野薑花,來到內灣就對了。原來在內灣,野薑花不止在野外溪邊可以找到,甚至還有人專門種植野薑花田;但是阿芹妹和線民疑惑,野薑花沒開花,要怎麼做野薑花粽?內灣文史老師解答,其實做野薑花粽有兩大原料,到底是哪兩種原料呢?
有一種珍貴稀有的大型天牛,會危害客家盤花重要的花材之一玉蘭花,又很愛吃臺灣珍貴的建材樹木,臺灣闊葉五木之一的烏心石。然而,我們找到的專家卻說,其實這一種天牛,可是臺灣才有的天牛,還是臺灣天牛三寶之一。不但稀有珍貴,而且經過太陽的照射,透露出來的色澤讓人讚嘆不已喔。這麼特別的天牛,究竟長得怎樣?而牠又為什麼會危害這些珍貴的樹木呢?有什麼方法可以防治嗎?客家盤花的重要花材,臺灣的珍貴建材,還有臺灣天牛三寶之一的天牛。這一次,就讓芹妹和線民們一同帶大家探索大自然中的奧妙吧!
民間傳說,金線蓮可以治百病,所以有『藥王』的稱號,是台灣農作物中最傳奇的一種,想找找這種傳奇植物,見證它神奇的地方。那長在山林裡的野生金線蓮,到底長什麼樣子呢?現今野生金線蓮已經相當稀少,阿芹妹和線民一行人在山林裡,真的可以找到嗎?又會遇到什麼困難呢?其實現代人已經相當仰賴金線蓮的藥性,所以已經出現專門種植金線蓮的培育場了,而且種植金線蓮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喔,除了必須打造金線蓮的生長環境之外,也發現了金線蓮的特殊種植法,到底有多特殊呢?而他們最後真的可以如願吃到金線蓮料理嗎?
依芹唱著客家童謠:『火焰蟲,唧唧蟲…… 』,歌詞中的「 火焰蟲 」說的就是『螢火蟲』。但你知道嗎,賞螢火蟲,有許多特別要注意的知識喔。為什麼賞螢火蟲帶的手電筒,要包著紅色的螢光紙?要看螢火蟲都會找有乾淨水源的地方,可是為什麼螢火蟲都棲息在潮溼的環境呢?為什麼我們在看螢火蟲的時候要輕聲細語,不能大聲喧嘩呢?
新竹芎林鄉鹿寮坑華龍村的地形,是滿滿的礫石地,不易開墾,過去的先民們用一種傳統的砌石工法,將這裡挖出來不易處理的礫石,加以利用,形成了當地特有的傳統砌石工法。但這一種傳統砌石工法已經漸漸失傳,特地的來尋找,這種特殊稀有的傳統工法,究竟和一般我們看到的砌石工法有哪裡不一樣呢?
竹產業不但是臺灣最古老的產業之一,竹產業在臺灣輝煌風光的事蹟也已鮮為人知。在新竹仍有人默默的在守護著過去曾經輝煌過的竹工藝文化,而到底是什麼樣的竹子,讓台灣的竹藝揚名國際?來到了新竹五峰地區,跟著當地的專家,探尋竹產業的祕密,發現竹產業背後所使用的竹子,是一種只有臺灣才有的竹子!臺灣有這麼多的竹子,究竟是使用怎樣的竹子?可以外銷國際,甚至滿足了日本人對於竹子品質的要求,成為臺灣之光。
這次要到上山去找客語發音叫「山雞核」和「羊奶頭」這二種進補的食材,羊奶頭是一種植物,主要是用來燉補的。而山雞核到底是什麼?」一起去了解山中食補材料要怎麼的取之有道!
桑椹可以用來做桑椹汁、桑椹醬、桑椹酒,它的酸甜一直是兒時記憶中好吃的記憶。來到了農改場,卻有更大的發現:一樣都是桑椹樹卻長得有很大的不同,果實小的桑椹非常的甜,而果實大的桑椹卻不甜,所以人吃的桑椹果實和蠶寶寶吃的桑葉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樹?
祭拜神明或者「伯公」的時候,都會供奉鮮花素果來表示對神的尊敬及一份虔誠的心,然而在屏東六堆客家人與眾不同,當地祭祀還有一種特殊的供品叫做「盤花」,拜盤花是只有六堆地區才有的祭祀習俗,每年還會舉辦做盤花的高額獎金比賽,究竟「盤花」是什麼樣的花呢?拜盤花的特殊習俗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芋頭冰,芋圓,芋頭糕,芋頭美味眾人皆知,可是芋頭長得怎樣,又要怎樣採收呢?來到公館,想要一窺公館芋頭好吃的祕密,卻不小心破壞了芋頭種子,種芋頭不簡單,還沒開始種芋頭,就被卡在芋頭田裡面動彈不得!種芋頭不簡單,芋頭美食也不簡單,一起來探索吧!
俗諺說:『一日三錢薑,餓死街上賣藥坊』吃薑好處多多,大家都知道。但是卻很少人知道在臺灣,有一個專門出產薑的地方,連住在這裡的居民,都用薑的辣度來分階級。為了了解更多有關於薑的奧妙,我們來到苗栗的薑麻園想要一探究。到了薑麻園才發現『薑』沒有那麼簡單,連夠不夠成熟都看不出來!
狹窄坑道裡,藏著許多致富的祕密。這一次線民沿著線索來到苗栗-三灣,要尋找苗栗特色產業的致富祕密,沒想到要瞭解產業的原料,居然要先搜身,還要頂著生命危險處於隨時會爆炸的環境!坑道裡面什麼都有,有礦產,有故事,還有可以救人的避難所?不能點燈,不能有電器的礦坑裡,能順利找出礦坑裡的產業祕密嗎?
桃奶奶在無意間收養了鴨寶寶,取名鴨妹,但在某天卻被壞人抓走了,經過伯公的指點,知道是阿布城的阿布博士抓走了鴨妹,於是鴨妹的三個好朋友呴呴、噥噥和賽古於是決定去阿布城將鴨妹解救出來。
開心吃飯的小豬們,卻不時聞到一股臭臭的味道,原來是刺波仔與豆奶兩人,不但沒有刷牙,也好幾天沒有洗澡了!正當甜豆決定教大家認識生活好習慣時,卻又聞到更臭的味道…。
豆奶的風箏不小心害刺波仔的披薩掉到地上,爭執的兩人在拉扯間竟把風箏扯壞了!豆奶傷心的跑去找糖果阿姨哭訴,而詭計多端的阿狼牯竟幫豆奶想了一個報復刺波仔的方法…。
又是陽光普照的一天,柚仔帶著桃仔準備去森林野餐,一到森林裡卻發現滿地垃圾,她們只好失望地回家。而滿腦子想著小豬的阿狼牯,為了接近小豬們,自願擔任森林清潔大使…。
想吃冰淇淋的小豬們跑去找糖果阿姨,沒想到竟然賣完了,糖果阿姨告訴他們明天下午三點十分再來買冰淇淋,不過小豬們都不知道如何看時間,於是甜豆帶著大家到敬字亭廣場學習如何看時間…。
獨自玩球的桃仔被壞心的阿狼牯發現,好在好好先生與刺波仔、豆奶及時發現救了桃仔,不過阿狼牯也因此掉進一個深不可測的山崖裡,為了把阿狼牯拉上來,一夥人也不小心摔進洞裡…。
在森林玩球的柚仔與桃仔,不小心把球弄丟了,阿狼牯幫助她們找回了皮球,不過全身又髒又臭的阿郎牯讓她們忘了說謝謝就跑走了,經過甜豆的提醒,她們決定幫助大野狼改頭換面…。
芹妹帶著兩位線民雅莉和志謙一同前往苗栗獅潭出任務。今天,他們要尋找喜歡棲息在田埂小溪及樹林溝渠裡的七星鯉,七星鯉屬於淡水魚裡的肉食類魚種,其尾端有個小黑點,如同床神恩賜的胎記。芹妹等遵循先人的智慧,以畚箕在田埂邊奮力捕魚,找尋具有客家性格的七星鯉。
客家歌謠:承蒙你 恁仔細 承蒙你,恁仔細,承蒙你,恁仔細 承蒙你,thank you so much 恁仔細,is all I want to say Goodbye my friend 毋个好朋友,再會再會,正來尞。 客語教學:承蒙你(謝謝你)、 恁仔細(謝謝)、吾个(我的)、正來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