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歐洲文化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更是時尚產業的基地,因此吸引兩千多位台灣學生前來深造,因為若是在法國成功,就有很大的機會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其中,法國的世界四大美術學院之一-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是以培養純藝術家為目標,在優秀的藝術源頭中,一起參與傑出學子的成果發表。
峇里島一直都是一個聽起來很近,但作客他鄉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原來在台灣做護士的Alisa,對於保養、身心調理、美容,本就得心應手,但經營專業Spa,她發現夢想和現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因為這邊的人不像台灣人積極,在管理上會較難接受。但久了會發現,那是這裡的文化習慣。位於金巴蘭海灘的市集,是當地餐廳的主要海鮮食材來源之一。四萬公里長的海岸線,有著欣賞夕陽最浪漫的距離,面積雖然只有台灣的六分之一,印尼峇里島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又有天堂之島、神廟之島、藝術之島之稱,更擁有遇見幸福的最大機率。木雕在印尼馬斯是很普通的,一般的馬斯人都會木雕,第一間的木雕藝郎在一九五五年成立,早期的木雕以神像、惡魔、神鳥為主,後來因為西方意象的影響,漸漸有全新風格的藝術創作。
荷蘭人一年就可以吃掉八公斤的起司,這是台灣人做也做不到的事情,但對於他們這算是小問題。而沒有了起司的人生,就像沒有了色彩的生活,而少了起司的餐點,用餐形同充飢裹腹;荷蘭的起司種類非常眾多,大如豪達(Gouda)、小至私家出品,可以說是各擅勝場。從飲食開始到貿易文化、傳統市集,都讓各國旅客為阿克馬起司瘋狂,所以每年四月到九月,周五早上的交易日,阿克馬小鎮就會成為起司愛好者聚集的地方,因為起司種類太多,各個吃法都不一樣,所以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直接吃。而比利時的巧克力聽說迷倒眾人,它可以讓人求婚成功、告白成功,布魯塞爾有一個叫做購物拱廊的地方-聖赫伯特購物拱廊,它的特色在於它的屋頂,這個屋頂把兩棟建築物搭起來,而上面有棚子,下雨時就不會淋到雨,但這裡的東西都不便宜,因為所得高,所以消費也高。
鹿特丹,一隻從二次大戰戰火中浴血而出的鳳凰,由於地處萊茵河最大支流,新舊瑪斯河上的三角洲,自古便成為北海地區吞吐量最大的貿易港,二戰時,整個城市大半被戰火摧毀,鹿特丹人用合理主義建構出全新的都市概念,因此不管是天鵝橋畔的鹿特丹港,或是被方塊遮蔽的天空,鹿特丹的城市美學新舊相陳、今古皆宜。 旅居海岸多年Teresa的生活習慣依然不改台灣人好客的性格,她說荷蘭人不太款待親友,要拜訪親友,在這裡沒有事先通知,可能會吃閉門羹,串門子在荷蘭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起司和薯條是荷蘭人最喜愛的零嘴有機會到荷蘭絕對不能錯過。 到了鹿特丹的西門町,-林班街,Lysia說荷蘭人對吃不強求,穿也不在意,除此之外荷蘭年輕人非常自由,18歲就可以喝酒、有性生活、結婚甚至還可以使用軟性毒品。用Body language暢遊以建築之都聞名於世的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探訪世界文化遺產-贊士堡風車村,看看荷蘭人如何善用風力。如何在惡劣的環境裡,用樂觀的心情,創造出高度文明!
身為美國第三大城的風城芝加哥,位於美國中西部,屬伊利諾州,東臨密西根湖,地處北美大陸的中心地帶,為美國最重要的鐵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建築之美是舉世公認的事實,被推舉為"全美最佳建築城市",當年的一場無名火,反而燒出了一個嶄新的未來,新生代的建築在這裡蓬勃的發展。各種造型獨特的建築在這裡揮灑出曼妙的天際線,當然,這些宛如藝術的作品中,來自台灣的鄉親也不會缺席。與台灣苗栗市結成姊妹市的Bartlett City,是個寧靜美妙的小鎮,透過客家文化的力量,讓一群熱情的美國人,認識並且愛上客家,進而讓更多人認識到客家之美!也讓客家歌曲發揮更多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但是把藝術融合到建築裡,在這裡有一位客家陶藝家,更是把建築融進藝術裡,也把客家的精神一起加入,創造出充滿力與美的作品
在紐約城市的總人口中,有半數以上是外來移民;也因此,其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使得整個紐約市呈現出多采多姿的新世界風貌,展露旺盛、活躍的生命力,這裡也是許多人實踐美國夢的首選地。有小台北之稱的法拉盛,在1989年紐約市的市區合併前,法拉盛是位於皇后區的一個小鎮。在紐約地鐵7號線通車至法拉盛之後,它己成為擁有龐大華人及朝鮮族人的商業及住宅區,來到這裡,英文反而不實用了!在法拉盛這邊的鄉親,各行各業做甚麼樣工作都有,非常多元,然而在這麼多工作裡面,做出一番成績的自然不少,台灣的客家人,很多都移民到美國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法拉盛隨處可見中文字,幾乎都是亞洲人,光客家人就有上千位,彭吉浦新竹縣竹東人,一九六八年移居到美國紐約皇后區,目前是現任大紐約客家會會長。
作為美國的首都,聯邦政府的所在地,華盛頓DC當之無愧是美國的政治中心,毫無疑問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代表美國聯邦政府的國會、最高法院,總統以及直屬白宮的15個部院,44個獨立機構均集中於此,這裡是美國的心臟,舉世矚目的中心。 全世界的客家會為了努力推廣客家文化,都會自動自發的成立許多相關的社團,合唱團是普遍的一個,在美國也不例外,成立於2004年七月的桐花合唱團,當年的組成可是讓華人圈驚艷不已。 美式的速食跨足全世界,在華盛頓DC地區就有一個客家家族企業用12間炸雞店稱霸一方。每年的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簡單來說就是美國的生日,這天全國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典禮,據說首都華盛頓DC就是最大最熱鬧的喔!
來到的麗江處於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的交界處,地貌多樣複雜,歷史悠久,木造的房子加上行走在其中身著傳統服飾的納西族人,馬上就可以感染到濃烈的人文氣息,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像詩畫一樣的美景,被稱為夢幻天堂,這裡是許多人一生必定要來一次的旅遊勝地。雲南省簡稱滇,是中國民族最多的一省,光少數民族就佔了全省的三分之一那麼多喔!文化包容性極大,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也是客家新移民的天堂!在這裡他們都一一實現自己的夢想!!!分布在麗江的納西族人,原本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西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他們的經歷與台灣客家民族很像,好客以及純樸的性情更是十分相近,來到麗江,自然要來納西村莊裡作客一下!!!中國是鷹獵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但隨時代和環境的變遷,這種文化在中原地區已漸消亡。而麗江作為一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至今仍有這種文化存在,而且"不是存在於博物館裡",是活生生的文化遺產,是鷹獵文化的典型地區之一。
廣東河源是東江流域的一個純客家地區,在漫長的歷史中,默默的承傳著客家人的特色文化和精神,種種專屬客家的風味,都在河源一一展開。從前有雨傘王國之稱的台灣,透過台灣客家人的努力移植,在河源開枝散葉了。創造出不同面貌的雨傘王國!千年百年來,河源客家人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有人說,河源是最早客家先民的涉足地,也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孕育了客家人,也養育了獨特的客家水上民俗文化,客家人大多依山而居,是剛性的。而與柔性的水結合,便又多了一種韻味,這種韻味在蘇家圍裡,究竟他們的一天是什麼模樣?與台灣採茶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紫金花朝戲,在當地已有百多年歷史,但特殊的是,演員們使用的是花朝戲所發明的”神朝腔”。
台鐵新竹站火車司機員楊永蔚熱愛攝影,五十歲的楊永蔚是南投縣魚池鄉人,在台鐵服務26年,現在是新竹-基隆電聯車的火車司機員,也是火車攝影家,用相機記錄著台灣鐵道文化,從高中時就迷上攝影的楊永蔚,剛開始自己在暗房中學洗照片,直到進入台鐵工作,才有機會買人生第一台相機,開始成為業餘攝影家。民國69年進入台鐵,從基層的「號誌工」作起,轉任機關車助理及司機後,長期接觸機關車頭,對於火車有著無限的熱情,最初以機關車為攝影題材,陸續拍攝鐵路設備、機關車頭、列車、鐵路支線、火車站等系列,以及舊山線火車照片集,因為拍過許多人沒拍到的鏡頭,因此廣受採用,所拍攝的照片曾被廣泛的做成海報、時刻表、旅遊書、學校教材,他也把珍貴的鐵道照片及結成冊賣給鐵路迷,薄利多銷賣了300本後,去買了現在上班會隨身攜帶的五萬多元的二手Contax像機,他開玩笑的比喻萊卡的相機是相機界的賓士,contax是BMW,Canon、Nicon則像是相機界的toyota;楊永蔚用相機紀錄故鄉魚池921大地震前的面貌,捕捉社區重建前的珍貴畫面,成為當地人爭相收集的文化資產,也因為這一次,意外獲得家人、長輩們支持,更加篤定攝影之路。民國86年CK101開始復駛時楊永蔚就開始追火車,楊永蔚常常一追就是快一個月,風靡的程度到達會計算火車到達的時間與地點來拍攝最美的畫面,他認為春、秋拍照時最美,目前最大想要出一本火車照片集,但面對現在的火車站邁入現代化的設備,卻沒有老火車站拍起來的感情讓人感動而較少拍攝,自己也曾想要買一台數位相機來研究,不過感嘆追拍鐵道的景氣已經過了,覺得自己要活在掌聲中。楊永蔚所拍攝的許多鐵道作品,被廣為作成儲值卡、甚至鐵路局網站、雜誌都選用過,中華郵政發行「老火車站」郵票,新竹郵局配合推出「內灣風情」個人化郵票,內灣線十個車站,其中七個站是用他的照片;攝影多年來,楊永蔚仍是一台老相機走遍台灣鐵道,無數的作品展現他的攝影成果,也為台鐵變遷留下永恆的影像紀錄。在「台灣長史物」拍攝期間,我們發現不是客家人的楊永蔚卻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原因是楊永蔚30年前在苗栗銅鑼上班時才學客語,接著又在苗栗經人介紹認識太太因此現在客語說得好,同事們都認定他是苗栗的客家人。在台鐵上班十多個小時的他,常常帶著相機捕捉鐵道風情。讓【台灣長史物】帶你去看楊永蔚如何用老相機走遍全台灣鐵道,為台灣鐵道留下一些珍貴的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