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是台灣客家文化信仰中心,整個庄頭十分活潑,到處都充滿年輕人的氣息,但在熱鬧的背後,我們將要去尋找慢工出細活的客家豆腐。一百年來每天限量的豆腐,味道實在且千變萬化;香中帶嫩的口感,辣中帶麻的嗆味,利用磚形的豆腐封住經過處理過後的豬肉,雖然炊蒸的時間較久,但豬肉的味道會完全的融入豆腐裡面。走在客家人口約佔了百分之九十的新埔鎮,特別可以感受到客家庄特有的人文風情,紅糟是客家人的料理聖品,不只用來滷肉,還把它當作挑媳婦的標準;紅糟鴨味道香濃,遵循古法製作,利用紅糟醃漬,鴨腿的色澤呈現鮮紅,是店內最熱門的預約菜!
台中市瑞誠堂是融合中西美學的老伙房,位在高鐵新市鎮重劃區內的計畫道路上,面臨拆除命運,經過文化界搶救市政府很快將它列入暫定古蹟,但有六個月的審議期卡住了重劃區開發,如何兼顧各方利益是一大難題,都市發展如何創造新舊並容的城市風貌呢?棒球的好消息總是讓台灣人心振奮,好的球員來自紮實穩固的基礎,花蓮玉里國小成立棒球隊,免費培訓熱愛棒球的小朋友,一個月得花上兩萬元,對偏鄉的小學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球隊一度面臨解散危機,為解決困境有人提供農地讓孩子藉由耕地收成來募款,也有人發起舊球換新球的活動,幫孩子募練習球,一起幫助這群對棒球夢想的熱愛與堅持的孩子。桃園龍潭高原村居民有一個願景,希望將家鄉打造成有機村,它們向有機農園學習有機農業概念,晚上也參與學習課程增加知識,一切從自身慢慢做起,步步朝有機村前進,希望給下一代純淨、無汙染的生活環境。
台中市瑞誠堂是融合中西美學的老伙房,位在高鐵新市鎮重劃區內的計畫道路上,面臨拆除命運,經過文化界搶救市政府很快將它列入暫定古蹟,但有六個月的審議期卡住了重劃區開發,如何兼顧各方利益是一大難題,都市發展如何創造新舊並容的城市風貌呢?棒球的好消息總是讓台灣人心振奮,好的球員來自紮實穩固的基礎,花蓮玉里國小成立棒球隊,免費培訓熱愛棒球的小朋友,一個月得花上兩萬元,對偏鄉的小學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球隊一度面臨解散危機,為解決困境有人提供農地讓孩子藉由耕地收成來募款,也有人發起舊球換新球的活動,幫孩子募練習球,一起幫助這群對棒球夢想的熱愛與堅持的孩子。桃園龍潭高原村居民有一個願景,希望將家鄉打造成有機村,它們向有機農園學習有機農業概念,晚上也參與學習課程增加知識,一切從自身慢慢做起,步步朝有機村前進,希望給下一代純淨、無汙染的生活環境。
在英語強勢進逼下,毛利語20年前成為語言學家認為必定滅絕的語言,但近年來毛利語成了語言復甦的模範生,毛利人如何做到,毛利語真的起死回生了嗎?寶盛公司在台東基翼部落旁的海岸地開發12公頃的水族生態遊樂園區,因五月才召開說明會,六月就動工許多民眾認為過於草率,也沒提供完整資料,擔心破壞美麗的家園,引起居民反彈,發起抗爭和連署。桃園有一位長期研發環保科學玩具到處教小朋友,希望透過動手製作玩具過程中發揮創意,也學會愛物惜物的觀念,更學得到科學知識。攝影家劉宥松這幾年走訪客家庄,紀錄了許多即將消失的影像,有些地方過度注重商業與觀光反而失去原本的特色,透過攝影作品,他希望大家看見客家庄的美之外,也能有更多的體會與反思。
高樹芋頭產量全台第一卻沒有甲仙芋頭有名氣,縣府協助高樹鄉產業鏈要打造高樹鄉芋頭品牌。夢想社區文教基金會結合在地社團和學校一起踩街,找來外國藝術家駐村與當地居民合作製作道具,希望藉由居民參與的過程帶動社區文化,增添藝術氣息外能接受新的文化,,激盪出更多創意能量,這場鄉村裡的嘉年華會帶給美濃居民快樂午後時光。苗栗餐飲業者將啤酒入菜料理,無論湯底、醃菜醬汁或調味,讓菜色別具風味,自己也釀啤酒,釀酒的麥渣用來養雞充份利用資源,所養的雞肉質特別軟嫩,是位充滿巧思的餐飲業者。銅鑼謝義德種植一年生的菩提草,每年必須重新種植相當費工,為了增加菩提草的價值,謝義德特別萃取保留葉子的葉綠素,除了添加在粽子、粄條食品外,進一步用在保養品、清潔用品上,讓植物的多一項運用。
日治時期桃竹苗客家先民到台東頂岩灣開墾,並打造出台東地區唯一高接梨專業產區,但五十年來屢被林務局控訴非法開墾保安林、刑事竊佔,多次強制要回收農地至今爭議不斷。在苗栗通霄鎮有間老雜貨店依然立屹不搖,老闆娘仍舊使用掛砝碼磅秤和算盤結帳,以粉筆算價錢給客人,除懷舊氣氛更重要是50年來人情味始終不變,地方人士協助傳統雜貨店變身為問路店,除行銷農特產也做旅遊諮詢服務,為傳統雜貨店帶來商機。桃園楊梅市原名楊梅壢,到處都是楊梅樹,但因開發使楊梅樹減少95%,經復育和改良後變得又大又甜,市價一斤最高可賣至600元,每年一到產季就被預訂光。細字鏤空書法家詹秀蓉,以經文排列描繪線條創造出一件件令人驚嘆的作品,希望透過書法弘揚佛法、傳承文化、傳遞正面能量。
彰化永靖有8成饒平和永定的客家人,但大都福佬化只留下客家老夥房,見證當年開發史餘,三館和忠實第列入三級古蹟,而頂新集團魏家成美堂不拿政府補助,自己花五億修復百年建築,並以積極爭取聯合國亞太資產保存獎為目標。苗栗有一間走過一甲子的老旅社靠著親切服務感動旅人獲選觀光局十大最令旅客感動的幸福旅宿這間旅社究竟有何魔力?辭去原本電子工作找回孩時藝術夢,開設教室幫助大人,小孩開發自己的藝術潛能分享快樂捏出千萬世界。張平欣夫婦將客家去穢淨身的抹草以草本製皂和喉糖吸引以養生訴求顧客,做出傲人成績掙出千萬商機。曾煥蘭因為喜歡魚將水族造景當成藝術創作,設計魚缸時總是會依照客人的喜好、裝潢格局量身打造貼心服務,贏得不少同好朋友。
國姓鄉中山北村是早期國姓鄉最繁華地區,但隨產業和交通動線變遷近年來卻逐漸沒落,鄉公所今年提出環境改善計劃,希望打造客家美食特色聚落再造北村風華。邱順南棄百萬年薪轉行當農夫,從工業跨足到農業一路上跌跌撞撞幾乎賠光積蓄,十年來全心投入專門培育有機蘆筍,成功培育出紫色蘆筍受到消費者青睞。輪椅雞王陳全鴻希望蓋一座庇護農場,提供身心障礙人士自給自足的工作場所,藉此幫助相同遭遇的傷友。客籍手染服設計師邱雨玟,顛覆過去手染服刻板印象,以五彩繽紛手染服飾希望消費者能感受到色彩的無窮魅力,同時加上剪紙概念將手染與剪紙的浪漫傳達在手染服的設計上。桃園龍潭一處軟枝桑葚園,一到果期果實磊磊不易保存,園主就研發一系列相關產品,不但延長桑葚品味期限更創造了附加產值。
客家基本法通過後高普考隨即增設了客家事務行政類科但競爭激烈今年只剩高考一個名額普考完全沒有學界提議召開客家國是會議一併檢討客家基本法實施一年來到底有沒有落實。在美濃吉洋里的南隆農場在日治時期開墾時招募了附近福佬人和北客遷徙至此的福佬人經歷百年變遷融合卻說了一口道地的美農四縣腔形成這種特殊的客福佬族群融合現象。活到老學到老,苗栗公館社大學學習中心有一群銀髮阿公、、阿婆學電腦,其學習精神和態度為一百分,其中一位88歲陳孝錄更令人欽佩,正在學習影音剪輯只為了一圓電影夢。陶藝家張笠夫棄商回台中新社蓋窯場,做窯刻創作且嘗試銅燒,希望創新和突破有別於一般窯場張笠夫的造謠讓當地多了一分藝術氣息。苗栗銅鑼有一間故事館,收集從清朝至80年代客家文物,他們的夢想是將來要開一間客家文物展示館。
為了保護森林、為了減碳政府獎勵造林鼓勵平地造林日治時期至今台灣所造的林往往是經濟林屆期滿將被砍光這樣一來國土豈不更危險除此面臨全球暖化樹該怎麼種種哪裡種了能砍嗎是亟需深思刻不容緩課題。一位單親媽媽如何走出困境在三義打造自己的夢田複合式農莊。國畫家張福英是兩岸國畫拍賣收藏名人透過他的故事來了解兩岸畫壇的消長變化。在台中新社從事人造石30多年的朱清涼,不斷研發將人造石從實用提升到工藝層次,許多作品看起來就像是象牙、琉璃、化石,幾可亂真。在盆哉藝術裡的皋月杜鵑,在日本是五月開的花其特色是一株裡頭的花有多種顏色,甚至一朵花有多種顏色,30年前引進台灣經研究已可以自行繁殖適合台灣生長的新品種,皋月杜鵑同好希望將皋月杜鵑推廣成為中台灣盆景的代表花。
佳冬老聚落核心地帶百年老建築張阿丁宅,年初不敵風雨摧殘屋頂坍塌,地方人士憂心這棟代表性建築消失發起連署搶救行動,希望在雨季前籌足修復和購回產權經費,為佳冬保留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臨街商樓建築。五溝水是客家聚落保存區,一個傳統聚落應該呈現怎樣面貌、文化資產又該如何保存,地方上成立守護五溝水工作站,成為社區居民溝通討論地方發展,及相關公共議題的基地平台。台東梅子產業受到中國梅子低價競爭,現在台東梅園面積減少一半以上,有梅農轉型自產自銷希望東海岸梅子產業故事能繼續寫下去。國道讓蝶道,這個生態盛事在雲林縣林北村,它是農村再生計畫社區,如何從沒落的客家農村改造變成人人稱羨的農再模範。
首爾清溪川成功整治經驗受到國內重視,早期將河川與人隔離的做法漸漸被摒棄,各地方政府相繼仿效希望所轄河川也能有全新面貌,增加市民親水空間。國內繁殖黑豬的地區屏東,這些年來學術單位發現內埔和竹田少數豬場,還保留了台灣本土黑豬豬種,但所剩不到一百頭,若不開始保種將迅速消失,有人想將這黑豬打造成六堆品牌。花蓮鳳林是台灣西瓜重鎮,原本種植西瓜的陳專貴將三公頃西瓜園改種薰衣草,和姊妹一起打造了夢幻花園,後來相繼種了迷迭香等香草植物,且製作各種加工產品,和客人分享香草迷人的地方。銅鑼有間80年的餅舖,是許多人從小吃到大,出外到異地總會懷念的滋味,許多古早味要在特定的日子和節慶才吃的到,老餅店順也應潮流,保留傳統外也研發許多新口味,在小鎮繼續為大家烤出令人回味無窮的餅。
有一個經營團隊花十年時間研究新品種高麗菜,和農民契種控制產量,在高品質低產量下讓銷售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保障農民的權益自己也獲利,成功改善了農村投機盲目的種植方式。花東縱谷老火車站,除了建築上有大理石特色更有東部特殊迷人的風味,如何讓這些老火車站更有活力,有哪些問題需要克服。如何減少小孩行為偏差,並協助發展正向健全的人格,桃園龍潭分局成立柔道班,指導各校委託的高關懷學生,有些成為國手有些原本不想升學的繼續升學,這群原本在校讓老師頭痛的學生,在柔道場上找到抒發精力的管道,也找到成就感與自信。新埔柿染文化協會物盡其用,將柿皮熬煮成染劑發展柿染工藝十分特別,柿染越曬越明亮,新埔婦女推廣美麗的柿染給大家認識,並且希望打造柿染小鎮。
客家人在元宵過後到清明間會陸續掛紙,掛紙後親族會聚餐,台中石岡劉家因家族龐大要掃的墓十幾二十個,因此有人笑說劉家從過年到清明都有酒喝,劉家每年掛紙很隆重,還請八音班演奏,請師傅將祭品做成各式各樣的雕牲相當講究。城鄉貧富差距大,偏鄉教育資源缺乏,越來越多偏鄉小校結合社區資源、或其他學校資源,增加孩子學習機會,希望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提升在地教育水準,讓學童有更好的環境。皮革工藝家葉發原致力於皮革應用,將皮革從實用性提升為藝術層次,從平面皮雕發展至立體皮雕,創造了無數令人驚艷與感動的作品。13歲隻身台北當麵包學徒,清晨五點就要起床工作至半夜兩點,因為不會說福佬話常被欺負,但劉天順並未被打倒,反而意志更堅強,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現在他苦盡甘來,不但實現了從小當老闆夢想更為每個客人製作幸福甜點。
台鐵新竹站火車司機員楊永蔚熱愛攝影,五十歲的楊永蔚是南投縣魚池鄉人,在台鐵服務26年,現在是新竹-基隆電聯車的火車司機員,也是火車攝影家,用相機記錄著台灣鐵道文化,從高中時就迷上攝影的楊永蔚,剛開始自己在暗房中學洗照片,直到進入台鐵工作,才有機會買人生第一台相機,開始成為業餘攝影家。民國69年進入台鐵,從基層的「號誌工」作起,轉任機關車助理及司機後,長期接觸機關車頭,對於火車有著無限的熱情,最初以機關車為攝影題材,陸續拍攝鐵路設備、機關車頭、列車、鐵路支線、火車站等系列,以及舊山線火車照片集,因為拍過許多人沒拍到的鏡頭,因此廣受採用,所拍攝的照片曾被廣泛的做成海報、時刻表、旅遊書、學校教材,他也把珍貴的鐵道照片及結成冊賣給鐵路迷,薄利多銷賣了300本後,去買了現在上班會隨身攜帶的五萬多元的二手Contax像機,他開玩笑的比喻萊卡的相機是相機界的賓士,contax是BMW,Canon、Nicon則像是相機界的toyota;楊永蔚用相機紀錄故鄉魚池921大地震前的面貌,捕捉社區重建前的珍貴畫面,成為當地人爭相收集的文化資產,也因為這一次,意外獲得家人、長輩們支持,更加篤定攝影之路。民國86年CK101開始復駛時楊永蔚就開始追火車,楊永蔚常常一追就是快一個月,風靡的程度到達會計算火車到達的時間與地點來拍攝最美的畫面,他認為春、秋拍照時最美,目前最大想要出一本火車照片集,但面對現在的火車站邁入現代化的設備,卻沒有老火車站拍起來的感情讓人感動而較少拍攝,自己也曾想要買一台數位相機來研究,不過感嘆追拍鐵道的景氣已經過了,覺得自己要活在掌聲中。楊永蔚所拍攝的許多鐵道作品,被廣為作成儲值卡、甚至鐵路局網站、雜誌都選用過,中華郵政發行「老火車站」郵票,新竹郵局配合推出「內灣風情」個人化郵票,內灣線十個車站,其中七個站是用他的照片;攝影多年來,楊永蔚仍是一台老相機走遍台灣鐵道,無數的作品展現他的攝影成果,也為台鐵變遷留下永恆的影像紀錄。在「台灣長史物」拍攝期間,我們發現不是客家人的楊永蔚卻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原因是楊永蔚30年前在苗栗銅鑼上班時才學客語,接著又在苗栗經人介紹認識太太因此現在客語說得好,同事們都認定他是苗栗的客家人。在台鐵上班十多個小時的他,常常帶著相機捕捉鐵道風情。讓【台灣長史物】帶你去看楊永蔚如何用老相機走遍全台灣鐵道,為台灣鐵道留下一些珍貴的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