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仁杰帶領觀眾朋友來到北埔鄉,北埔有著百年歷史的老街,來到北埔一定要帶兩盒『番薯餅』回去!這間創立於1871年老餅店,店內最出名、最暢銷的,就是用古法製作傳承了五代的『番薯餅』,仁杰跟著餅店老闆張崇文先生學習製餅,兩人開車前往台中龍井挑選特定編號的地瓜、進而挖地瓜、搬運地瓜、回到北埔後再將地瓜一一削皮、清洗、切塊、蒸熟、擀成泥、煮餡、製餅等,每一道程序都充滿學問,最後仁杰嘗到番薯餅和粢粑餅的美味,完全忘了先前的辛勞。
客語:
人客 家个溫度
後山个日頭辣,冰當涼,人溫柔。
三十年前,三儕人,六隻腳,鳳林火車頭脣个屋面前,喊等枝仔冰,人客一食共樣三十年。
從一家人个清冰,接來弓焦、柚仔,無限大小農个水果冰。
人客來食涼,花蓮个牛乳天頂來,一落地就係軟冰。
冰軟軟,好水軟軟,就像心軟个阿姆,客家人柔軟个溫度。
細細个工作坊,可可農傳說个男仔人,
摘果、發酵、焙燥豆仔、製作巧克力,
一條客家龍,用幾公克可可个色,換幾公克世界板塊。
捩捩轉个液體,流動个烏金,恬靜下來就硬仃仃,
咬一口,幽幽酒香,85%个苦澀甜,加百分之十五个硬頸,
四垤世界金牌个巧克力,分這福爾摩沙个島,浮出海。
華語:
客人 家的溫度
後山的太陽熱,冰很涼,人溫柔。
三個人,六隻腳,鳳林火車站旁的小屋前,喊著冰棒,客人一吃也是三十年。
從一家人的清冰,接來香蕉、柚子,無限大小農的水果冰。
客人來品嘗清涼,花蓮的牛奶天上來,一落地就是冰淇淋,
冰軟軟,好水軟軟,就像心軟的母親,客家人柔軟的溫度。
小小的工作坊,可可農輾轉述說的男人,
摘果、發酵、曬豆、烘豆,製作巧克力,
一條客家龍,用幾公克可可顏色,換幾公克世界板塊。
不停轉動的液體,流動的黑金,安靜下來就堅硬,
咬一口,幽雅酒香,85%的苦澀甜,加百分之十五的頑固,
四塊世界金牌的巧克力,讓這座福爾摩沙之島,浮出海面。
文學引文/高翊峰
本集摘要:
◎三立冰品:結合鳳林在地特產 妝點冰品的各種模樣
但冰要說的故事不是冰
是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各種滋味
(新思維:冰品文創平台)
◎曾志元巧克力:世界金牌巧克力的故鄉 屏東內埔
從產地到巧克力 加工里程最短優勢
成就臺灣精品巧克力
(新突破:金磚神話)
客語:
禾仔哪會知敗勢
仰般會知,水田中央,有樂譜,有神人打鼓,還有雲入門跳舞。
古老个禾仔啊,風吹歌,落雨打地,後生人揇等你睡目,
正開目,粒粒米穀跌地泥,彈出滿地旅舍,分散兜正熟个莊頭。
好好食等睡等,挽等日頭絲,一直直到頭低低。
池上个大米啊,毋使敗勢,生來好,就愛等人來停看聽。
日頭雨落在伙房屋,聽著唱片啄目睡,煞煞收心好米來,人客就要轉屋來。
順等傳統挨粄、打粄,旅舍在地連線,請來天公食,
甜粄、發粄、艾粄、九層粄,圓一大鑊客家粄圓,長一碗碗美濃粄條。
收冬請神來看戲,乜看人轉到菸樓、大廟、戲臺脣。
這兜人人愛食粄,粄仔就知仰般偷偷來作一場大戲。
華語:
稻子哪裡懂害羞
怎能知悉,稻田中央,有樂譜,有神人打鼓,還有雲進門跳舞。
古老的稻子啊,風吹歌,雨水擊地,年輕人擁抱你入睡,
剛睜開眼睛,粒粒稻穀掉落池面,彈出滿地旅館,分散在剛熟了的村莊。
好好吃著睡著,挽著陽光,一直到低下頭。
池上的大米啊,不用害羞,生長美好,就要等人來停看聽。
太陽雨落入三合院,聆聽黑膠打瞌睡,快準備迎接豐收之米,客人到家了。
沿續傳統磨米成漿,做糕點,旅館彼此接連,請天神來享用,
年糕、發糕、艾草糕、九層糕,圓滿一鍋客家湯圓,延展一碗碗美濃粄條。
秋收後請神看戲,也看那些回到菸樓、廟宇、戲臺邊的人。
這些人都愛吃粄,粄才知如何悄悄演出客家戲。
文學引文/高翊峰
本集摘要:
◎池上莊稼熟了:稻子熟了 回鄉吧
回鄉當一個農夫
池上的土很黏 人也很黏
把一群熱愛的土地的人 緊緊黏在一起
(新思維:土地串聯起一群騎士)
◎美濃民宿:時間持續往前 山景與小鎮依舊在等你
等旅人踏訪月光山下那會唱歌的老房子
感受沒有時間存在的桃花源
(新平台:民宿串聯起觀光產業鏈)
宗元回想起兒時阿公對他說,有一班神秘列車可以載你到任何地方,從此宗元愛上了火車,也總是期待那般神祕列車的出現。隨著時光飛逝,神祕列車遲遲未出現,阿公卻得了一種怪病,十幾年內不再說話;某日阿公突然開口,告訴宗元神祕列車要來了,阿婆要回來了。 宗元好奇阿婆的一切,但從未聽父母親提過阿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宗元決定拜訪舅公,並間接找到當時受到阿婆幫助的農人。原來阿婆過去是知識份子,嫁給阿公這位不識字的莊稼漢,兩人天南地北的背景卻相知相惜,後來阿公為了支持阿婆的理想,甚至賣地讓阿婆去日本念書。阿婆回鄉後開診所,協助佃農抗爭,免費幫村人治病,最終卻在白色恐怖時期,因匪諜身分遭到槍斃。 阿婆跟阿公約定在火車經過的地方會面,所以阿公從此坐火車都要坐在最後一排靠窗的位置。阿公走了,神祕列車真的來了,宗元親眼見證了阿公和阿婆深刻的愛。
「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同意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895年初夏,日本近衛軍團自台灣東北角登陸,準備接收台灣。台灣士紳紛紛召募義勇軍積極備戰。 美麗的黃賢妹(楊謹華飾)曾遭土匪擄去,後來雖平安歸來,卻沒人相信她的清白。秀才吳湯興(溫昇豪飾)不顧流言依約娶了她,信任與愛令她銘感在心。為了抗日,吳湯興投筆從戎,組成了客家義民軍。當他率領客家男丁為保家衛國而奮戰時,他的妻子黃賢妹則與全村女眷共同染衣耕作,作為他的強力後盾。 吳湯興起初屢戰屢捷,後來卻在新竹阻擋日軍失利,並陷苦戰於苗栗。由於兵力懸殊,加上武器糧餉所限,他最後僅能以游擊戰術,拖延日軍南下的速度。而原先並肩抵抗的清官眼見大勢已去,紛紛逃回中國,使他處境更如雪上加霜。盛夏時分、荷香蟬鳴,黃賢妹於苗栗溪畔漂布時,竟意外遇見了牽馬路過的日本軍醫森鷗外,原來日軍已兵臨家園,情勢嚴重顯然超過了預期。
將故事背景移至台灣當代時空,一位住在新竹的客家退休醫生劉福春,一心懸念兩位女兒年屆適婚,卻尚未找到好歸宿。大女兒劉麗君個性強勢,抱持不婚主義,二女兒劉麗月貌美嬌柔,追求者眾,但猶豫不定;最主要是依客家人傳統觀念,長幼有序,大女兒未嫁,豈有二女兒先嫁的道理?因此,劉福春在親友建議下,為劉麗君選婿。外型慓悍,一副猛男狀的鍾友嘉,受朋友刺激,前來面試,沒想到,電光石火之間,與劉麗君之間似產生情愫,加上征服欲望使然,鍾友嘉很快贏得佳人心。 只是,個性強悍的劉麗君;鍾友嘉,兩人從認識開始,就一路試圖壓制對方,成為愛情磁場的勝者。偏偏鍾友嘉桀驁不馴,迎親不按牌理出牌,一結婚就把劉麗君帶到高雄美濃,卻又不加理會。歷經劉麗君與鍾友嘉之間強力拉扯之後,是美濃的好山好水;濃郁富於人情味的鄉情軟化了兩人,讓兩人願意靜下心來想想婚姻與愛情本質,選擇和諧收場,攜手共度人生。 同樣情境也發生在劉麗月身上,歷經考驗,劉麗月最終找到真愛,願意為愛情與婚姻獻上承諾的賴建強,贏過浪漫大學生吳成億,最終贏得美人心。
台鐵新竹站火車司機員楊永蔚熱愛攝影,五十歲的楊永蔚是南投縣魚池鄉人,在台鐵服務26年,現在是新竹-基隆電聯車的火車司機員,也是火車攝影家,用相機記錄著台灣鐵道文化,從高中時就迷上攝影的楊永蔚,剛開始自己在暗房中學洗照片,直到進入台鐵工作,才有機會買人生第一台相機,開始成為業餘攝影家。民國69年進入台鐵,從基層的「號誌工」作起,轉任機關車助理及司機後,長期接觸機關車頭,對於火車有著無限的熱情,最初以機關車為攝影題材,陸續拍攝鐵路設備、機關車頭、列車、鐵路支線、火車站等系列,以及舊山線火車照片集,因為拍過許多人沒拍到的鏡頭,因此廣受採用,所拍攝的照片曾被廣泛的做成海報、時刻表、旅遊書、學校教材,他也把珍貴的鐵道照片及結成冊賣給鐵路迷,薄利多銷賣了300本後,去買了現在上班會隨身攜帶的五萬多元的二手Contax像機,他開玩笑的比喻萊卡的相機是相機界的賓士,contax是BMW,Canon、Nicon則像是相機界的toyota;楊永蔚用相機紀錄故鄉魚池921大地震前的面貌,捕捉社區重建前的珍貴畫面,成為當地人爭相收集的文化資產,也因為這一次,意外獲得家人、長輩們支持,更加篤定攝影之路。民國86年CK101開始復駛時楊永蔚就開始追火車,楊永蔚常常一追就是快一個月,風靡的程度到達會計算火車到達的時間與地點來拍攝最美的畫面,他認為春、秋拍照時最美,目前最大想要出一本火車照片集,但面對現在的火車站邁入現代化的設備,卻沒有老火車站拍起來的感情讓人感動而較少拍攝,自己也曾想要買一台數位相機來研究,不過感嘆追拍鐵道的景氣已經過了,覺得自己要活在掌聲中。楊永蔚所拍攝的許多鐵道作品,被廣為作成儲值卡、甚至鐵路局網站、雜誌都選用過,中華郵政發行「老火車站」郵票,新竹郵局配合推出「內灣風情」個人化郵票,內灣線十個車站,其中七個站是用他的照片;攝影多年來,楊永蔚仍是一台老相機走遍台灣鐵道,無數的作品展現他的攝影成果,也為台鐵變遷留下永恆的影像紀錄。在「台灣長史物」拍攝期間,我們發現不是客家人的楊永蔚卻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原因是楊永蔚30年前在苗栗銅鑼上班時才學客語,接著又在苗栗經人介紹認識太太因此現在客語說得好,同事們都認定他是苗栗的客家人。在台鐵上班十多個小時的他,常常帶著相機捕捉鐵道風情。讓【台灣長史物】帶你去看楊永蔚如何用老相機走遍全台灣鐵道,為台灣鐵道留下一些珍貴的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