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南庄大浦一群年輕人組成大南埔農村辦公室舉辦下田插秧體驗活動並且引進CSA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概念招募穀東希望募集消費者來支持農業生產。想找回隨處可見的螢火蟲找回故鄉的泥土香讓回鄉遊子開始了香草事業除務農外也投入社區文史工作在追根的過程中使他從新思考人和土地的關係並試圖找回土地生機。一個從小喜歡藝術放下藝術做起養殖的粗活從門外漢到打通國際市場建立品牌成功將錦鯉銷售歐洲業績蒸蒸日上。苗栗公館有間腳踏車店30年來只要一通電話老闆便免費把車牽回來修理是民眾心中最佳的腳踏車道路救援她不僅會修車還是一位自行車熱愛騎士68歲的他對自行車的熱愛不減年輕人十足不老騎士。
台中大雅區舉辦小麥文化節吸引數十萬民眾前往原來台灣也有生產小麥早期年產25000多公頃現今僅剩幾百公頃以大雅地區最多主要供應金門高粱酒使用台灣小麥的種植為何由盛而衰?在全球主張糧食自主率提升同時台灣是否要多種小麥呢?焊錫在過去是相當常見的行業人們生活用品都和錫脫離不了但隨時代演變走入夕陽行業苗栗市碩果僅存的焊錫老師傅不捨這項技藝消失仍不停忙碌製作古樸風味煤油燈茶壺等這些都是古早時代生活縮影與見證。螺钿過去常用在家具或神桌裝飾20年前本土螺钿神桌是常萎縮及進口低價的衝擊彭進祿一路堅持下來延續這份工藝。20年前放下護理工作回鄉接手茶園除製茶技術精進外還將茶園開放成景觀園區轉型為休閒茶館和餐廳成為成功的女製茶師。
觀光局舉辦台灣十大觀光小鎮遴選,希望找出對遊客最友善、最有特色、最整潔的觀光小城,這些勝出的觀光小鎮有哪些令遊客流連忘返的景點與特色、優勢又在哪?又有哪些需要加強與改善之處。在台灣有一群流亡的圖博人是早期專案來台就學居留,還有婚姻關係的圖博人,然而這些被政府認可的合法婚配,卻無法和一般外籍配偶一樣取得居留證,也無法工作、沒有任何社會福利對他們而言只是想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花蓮有位素人木雕師,以木雕重現記憶中的美好,因為在農村長大其作品呈現早期農耕生活艱辛、調皮小孩以竹竿敲打蓮霧、跟著大人喝喜酒等創作題材,每件作品就是一個故事生動細緻,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花蓮玉里的稻米是台灣單一行政區中最大的水稻生產區,更獲得農委會十大經典好米、日本米食競賽優秀賞等大獎,鎮公所著手推行玉里米產地認證制度,期盼藉此提高玉里米的價值,但換上新包裝貼上標籤就能提高農民和米價收益嗎?嘉義溪口鄉3年前開始找回客家認同,成立客家文物館開始生根,很多人樂於說自己是客家籍,還找駐村藝術家打造客家信箱,在溪口老街製作106個造型不同的信箱吸引不少人目光。從小立志當一位建築師,現在卻是知名的水中畫藝術家,在雕塑的過程中油漆滴到水中啟發了他用水作畫的想法,將顏料倒入水中隨著水紋自然流動出千變萬化的柔美圖形,畫作充滿夢幻又神秘,風格獨具且每一幅作品皆獨一無二,無法做出相同的第二張。花藝設計師林穎承跑遍世界各地學習花藝,把每個國家不同的形式融合應用,花了十年的功夫做出獨特的風格,並從花花世界找到事業的定位與人生價值,成為花藝達人。
水利局為了解決早期開發遺留的淹水惡夢,紛紛拓寬河道引起環保人士和居民反彈,尤其萬巒五溝水地區是台灣少見的湧泉濕地,立法院在世界溼地日召開公聽會,討論五溝水排水工程問題,而這都是不重視國土規劃與任意開發下河川整治的縮影,該怎麼來整治呢?說到菸樓大家會想到美濃,其實高樹也有200座,高樹鄉玉蘭花種植面積和產量是全台之冠,高樹民間團體希望透過資源普查,將鮮少人知的文化與歷史做有系統的歸納和整理,讓日後高樹的觀光更有內涵和深度。南苗市場有間40幾年的粄店,堅持品質與手工製作各式粄,不僅在地人捧場,更透過網路配將好滋味分享給更多的人,年節時候清晨四點就一大群人排隊,晚點就買不到傳統客家米食。
台灣梨穗主要來自日本不過受到日本核災影響全台豐水梨品系梨穗進口梨穗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已有部分果園乾脆荒廢面對危及台灣高接梨產業問題是否有治本方法?彰化永靖鄉四芳是荖葉故鄉但因包檳榔和口腔癌畫上等號居民為打破這樣負面印象他們將荖葉入菜研發出荖葉蛋荖葉蝦等料理甚至荖葉冰淇淋還以荖葉故鄉為主題融入社區營造希望賦予老葉新形象。苗栗有間專做餐具的窯場民國八十幾年產業外移市場萎縮不得已只能另謀出入改做陶笛期間遠到日本學習技術也經歷無數次失敗現在他的陶笛在國際上小有名氣老窯場根留台灣轉型再出發找到了新價值延續了窯場生命。受到國際原物料上漲影響國內一些傳統產業都吃不消原是乳牛業者的彭原本因成本上揚將牧場收掉和兒子一起創業賣手工窯烤比薩因料多實在頗受好評父子倆希望有一天開一家田園農庄
台南是台灣史的起點,也是客家歷史發展的起點 ,三百多年前客家人從台南往高屏散布出去,某程度來說一部台灣史其實也可以說是客家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台南的客家人和了解客家先民的故事。台東這幾年來咖啡產業發展頗具規模,被歸類為島嶼咖啡,雖然品質好但缺乏市場整合平台沒有標準價格,農民除了成立產銷班,兩年前成立了台東縣咖啡產業發展協會,除輔導農民種植和烘培技術、舉辦咖啡評鑑外,希望整合資源共同行銷,縣政府也準備推行咖啡故事地圖,遊客透過下載按圖索驥品味體驗咖啡的滋味和故事。苗栗燒窯業李蓬興利用在地獅頭山特殊陶土做出三灣燒產品,與三灣茶產業結盟推出大碗公泡茶,希望為三灣產業帶來新生機。麟洛有間客家粄店,每天清晨天未亮就開始準備賣粄30年來從未間斷,所製作的粄是當地居民生活與節慶所需的粄,更是出外遊子一解鄉愁的點心。
年底環福時平安戲有人稱為收冬戲,近年來也列入客庄12大節慶之一,今年在台東鹿野瑞和巡演,社區協會邀請附近鄉鎮參與,並舉辦客家菜流水席,非常熱鬧盛大,讓鄉親重溫早期在廟前看大戲的感動,藉此將社區凝聚起來。客家移民因地理環境不一樣北中南客家聚落在飲食文化上有著不一樣的變化對堆地區甩肉丸無論是用炸用蒸的煮湯的都是六堆人懷念的家鄉味。每到過年社會各界都會舉辦寒冬送暖活動,但弱勢族群的需要是不分季節的,苗栗頭份鎮公所特別設立真情實物銀行,有效管理整合愛心資源,建立完善轉贈平台以提供弱勢家庭物資需求。屏東萬巒鄉萬金村有七成以上居民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對居民的影響有150年,宗教文化與地方融合為一,藝術家黃性貞更是設計許多創意商品希望更多人了解宗教之美。
農民三度走上凱達格蘭大道,抗議政府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無法改善土地浮濫徵收的問題,敲板定案的土徵條例修正案為何受到農民團體的反彈?高齡90歲的老醫師謝春梅服務鄉親數十載如一日,一通電話無論多遠他都親自外診,遇貧苦或經濟狀況不佳的鄉民還常常不收醫藥費,幾乎天天服務鄉民,這位出身佃農之子苦讀醫學堅持在家鄉服務超過60載。銀柳和台語銀兩音似,加上花期正逢新春,因此在過年期間很受歡迎經濟效益很高,在宜蘭三星鄉就有許多人改種銀柳,每到過年期間蘭陽平原就被染紅。台中一位照相館老闆從小對蝴蝶情有獨鍾,到處收集國內外蝴蝶標本近千種,甚至買山坡地營造舒適、安全的環境,自己養蟲復育蝴蝶也鑽研植物,將生態園區一步步勾勒美麗園區。
曾是台灣十大老街之一的奮起湖老街,七年前燒掉一大半,重建速度牛步化,成為前段是古色古香後段像園遊會,形成一條老街兩個世界,經建會介入後重新規劃設計,成為台灣首例解編林班區,這之後對奮起湖發展有多大影響?桃園擁有全國最多觀光工廠,其中有許多知名的品牌工廠,在打開冷冰冰的生產工廠大門歡迎遊客參觀後,遊客不僅了解商品製造流程還能動手DIY,台灣體驗經濟正風行,讓越來越多工廠變樂園。在公部門和相關社團的努力下,讓宜蘭福佬客意識漸漸抬頭,開鐵工廠的邱秋金,十年前開始編撰族譜,想要讓更多福佬客的後裔找回客家認同,努力尋找族裔、捐地蓋邱氏宗祠,希望凝聚宜蘭縣內邱氏族人的向心力。
台鐵新竹站火車司機員楊永蔚熱愛攝影,五十歲的楊永蔚是南投縣魚池鄉人,在台鐵服務26年,現在是新竹-基隆電聯車的火車司機員,也是火車攝影家,用相機記錄著台灣鐵道文化,從高中時就迷上攝影的楊永蔚,剛開始自己在暗房中學洗照片,直到進入台鐵工作,才有機會買人生第一台相機,開始成為業餘攝影家。民國69年進入台鐵,從基層的「號誌工」作起,轉任機關車助理及司機後,長期接觸機關車頭,對於火車有著無限的熱情,最初以機關車為攝影題材,陸續拍攝鐵路設備、機關車頭、列車、鐵路支線、火車站等系列,以及舊山線火車照片集,因為拍過許多人沒拍到的鏡頭,因此廣受採用,所拍攝的照片曾被廣泛的做成海報、時刻表、旅遊書、學校教材,他也把珍貴的鐵道照片及結成冊賣給鐵路迷,薄利多銷賣了300本後,去買了現在上班會隨身攜帶的五萬多元的二手Contax像機,他開玩笑的比喻萊卡的相機是相機界的賓士,contax是BMW,Canon、Nicon則像是相機界的toyota;楊永蔚用相機紀錄故鄉魚池921大地震前的面貌,捕捉社區重建前的珍貴畫面,成為當地人爭相收集的文化資產,也因為這一次,意外獲得家人、長輩們支持,更加篤定攝影之路。民國86年CK101開始復駛時楊永蔚就開始追火車,楊永蔚常常一追就是快一個月,風靡的程度到達會計算火車到達的時間與地點來拍攝最美的畫面,他認為春、秋拍照時最美,目前最大想要出一本火車照片集,但面對現在的火車站邁入現代化的設備,卻沒有老火車站拍起來的感情讓人感動而較少拍攝,自己也曾想要買一台數位相機來研究,不過感嘆追拍鐵道的景氣已經過了,覺得自己要活在掌聲中。楊永蔚所拍攝的許多鐵道作品,被廣為作成儲值卡、甚至鐵路局網站、雜誌都選用過,中華郵政發行「老火車站」郵票,新竹郵局配合推出「內灣風情」個人化郵票,內灣線十個車站,其中七個站是用他的照片;攝影多年來,楊永蔚仍是一台老相機走遍台灣鐵道,無數的作品展現他的攝影成果,也為台鐵變遷留下永恆的影像紀錄。在「台灣長史物」拍攝期間,我們發現不是客家人的楊永蔚卻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原因是楊永蔚30年前在苗栗銅鑼上班時才學客語,接著又在苗栗經人介紹認識太太因此現在客語說得好,同事們都認定他是苗栗的客家人。在台鐵上班十多個小時的他,常常帶著相機捕捉鐵道風情。讓【台灣長史物】帶你去看楊永蔚如何用老相機走遍全台灣鐵道,為台灣鐵道留下一些珍貴的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