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開始在永安漁港,對於永安漁港屬於國內的三級漁港,有著許多漁民在此地進出作業,主持人在這裡拜訪了海釣專家葉大哥,葉大哥帶著主持人出海捕石斑,教導各位釣魚的訣竅,不僅須配合氣候,也須考量到魚的習性,而經驗豐富的葉大哥也向我們展現了他多年的經驗,能夠在魚露出水面前就判定出所抓到的品種。 在料理部分,刮完魚鱗之後,郭大哥建議可將魚隻汆燙,因汆燙後能夠讓未刮乾淨的魚鱗浮現出來,對於刨魚鱗也更加容易些。也讓我們知道石斑料理的好處在於不論清蒸或是煮湯皆能夠很美味,主要在於石斑的膠質多,由其在魚皮的部分,選用煎煮的方式也能讓肉質更集中與彈牙,其臉頰旁的肉又更是精華所在。最後也主持人也對大哥從是該產業的源由進行採訪,從漁業到漁樂業再到餐飲業,這背後種種因素,在節目中皆做了清楚的說明。 接著主持人在向我們介紹了小卷,清楚的將討海人的生活細部呈現在螢光幕前,船上所有的船員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並親切地向我們介紹了船上的設備(衛星、魚探機、聲納)。 透過節目讓我們了解到討海人樸實的生活,不僅有新鮮食材,亦有無購設備,無聊時能夠拿起手邊的釣竿當成休閒娛樂,亦能增加自身的收入,但相對的也是份相當辛苦的職業,不僅須靠著儀器、經驗,更重要的是老天的保佑。 此外,大哥也讓我們了解到捕小卷的過程,首先讓漁網沉至海底45米處,再利用燈光引誘海底生物靠攏,並讓漁網配合海水的張力自然擴張,看似簡單的過程卻都是長期的經驗所累積下來的訣竅。 最後,主持人也採訪了范大姊,透過她的示範能夠讓各位理解到小卷的料理過程,首先加入辣椒與蒜頭做編炒,再加入米酒與醬油進行調味,接著再放入小卷混炒,即可完成一道知名的客家料理。又或是利用自身巧思,將熟飯與蝦米加入小卷裡頭進行料理,即成為中卷包飯。 節目從頭到尾皆將重點放置於討海生活與相關食材的料理,讓我們能更進一步的了解他人的純樸生活與辛苦,對於客家料理上也有更佳的認識。
大溪鎮,曾是淡水河系最上游的河港,90年代,河運全運時期茶葉、樟腦油...等在此成為轉運大宗,大溪鎮因此萬商雲集,如今街上還充滿巴洛克式建築的風采。在地劉桂玉大姊用思鄉作食材,二十多年的歲月累積,創作有別於傳統口味的私房料理,其中拿手的芋香豬腳,大姊的料理哲學就是沒有不可能的搭配,在不同食材搭配時找到平衡點。大溪百年老街因在地人意識到文化與古蹟保存的重要性,在民國85年時進行舊有牌樓整建及規劃。這邊也因為觀光帶動豆干產業,因為豆干的大量需求部分流程透過機器代勞,但師傅製作的手感,不曾因此而生疏。林瑞珠大姊以外燴起家的料理資歷,近年講求養生的輕食概念,以健康為訴求的蔬食料理,結合大溪豆干,讓料理不但多了美味,營養更是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