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每家每戶都種有黃槿樹,因為黃槿是新屋鄉常見的海濱植物,客家老一輩都是用黃槿葉來墊在菜包下面。客家人在臺灣辛勤耕墾,相對於油桐花是居住山邊的客家代表花,黃槿花則是居住平原和海濱地區的客家代表花,有客家村落的地方,就有黃槿花終年相伴。新屋鄉愛鄉協會執行長李仁富說:「黃槿花是一日花,朝開暮謝,象徵客家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勤奮性格。」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什麼因素讓它生長(有麼?條件佢正會生)、氣候(天時)
客家人黃心健是一位結合藝術與科技的創作者,他用科技說故事,感測器、LED、互動裝置、遊戲主機都是他的道具。黃媽媽是知名油畫家,黃心健從小在傳統藝術環境的客家家庭中長大,臺大機械系畢業後,堅持自己的興趣赴美重新學習設計,曾在矽谷擔任研究員,之後成為美國西岸電玩業Sony和Sega的藝術總監,最後回到臺灣,成為專職的科技藝術家,這奇妙的轉折,讓黃心健在傳統的美學與人文、科技與設計之間擦出火花。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多動腦(多用頭腦)、有無限可能(有當大个發展空間)
客家人林銘村,是野菜工房總經理。原本經營年營收10多億元的半導體耗材生意,但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決定回鄉務農。理工科出身的他,結合科技,建立野菜工房。在這全密閉式的植物工廠,LED燈取代陽光,營養液透過海棉提供營養,取代土壤,不僅隔絕了天災病蟲害,也沒有農藥和重金屬,運用高科技,嚴格控管生產環境,穩定量產植物。一天的採收量可高達2.5噸,相當於30-40甲農田的產量!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目標是什麼(目標係麼个)、每天都持續進步(逐日都緊來緊進步)
謝忠憲是澎湖當地導遊,他的母親是客家人,因此每每帶客籍的客人,親切感就會不自覺油然而生。二崁是每位客人到澎湖時,謝忠憲一定推薦的景點,不只是因為景色優美,客家庄的建築、客家傳統的生活方式,都能在百年二崁古厝看到。他希望每一位客人,都可以在他的細心介紹之下,了解二崁,進而了解客家文化。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古蹟保留完整 (古蹟保存完整)、有特殊風貌 (有特別个風貌)
將生活中的快樂、不滿、憤怒、傷心等感覺,藉由商品設計表達出來,這就是foufou品牌。當聽到要設計客家娃娃時,洪佳吟及洪佳祺姊妹倆腦中浮現出藍衫、油桐花、客家花布等客家文化的刻板印象,但她們認為客家意象除了實際的圖騰之外,還有抽象的文化。佳吟回想起和男友一同回客家庄作客時,客家媽媽的熱情招待,以及親和力十足的笑容,讓她倍感溫馨,這也是她認為的客家。依循這份感動,穿著藍衫,帶著一抹燦爛微笑,來怡客第1個客家娃娃「桐桐」誕生了!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好漂亮的藍衫(恁靚个藍衫 )、有美麗的桐花(有當靚个油桐花 )
吃客家味的白斬雞、三層肉時,餐桌上常常會有一碟黃色的桔醬,酸酸的口感,不僅開胃,也馬上化解了肉的油膩。每年12月到隔年過年前,是酸桔盛產的季節,以前北部客家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己製作,但現在會做桔醬的人越來越少,住在新竹新埔的賴銀龍夫妻,10年前接手了家裡的產業,就把這項傳統客家好味道,重新包裝行銷,除了桔醬之外,更研發了許多新產品,顛覆大家的想像,也為酸桔,創造更大的價值。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看起來很費工(看著異宕工)、一定要這麼做(定著愛恁仔做)
無論是醬油、木製湯匙或是手作文創品,透過時間的精釀,便能呈現出無可取代的溫暖滋味。坐落於屏東縣潮州鎮的一棟2層樓老屋,在竹田鄉知名手工醬油業者第2代李明倩改裝下,變身為醬油主題餐廳,不僅帶給老屋新風貌,客家風味的桌飾佈置,更為在地注入一股手作文創風。她說:「我用時間醞釀出好商品,就像大部分的客家人,雖然不是第一眼就讓你感到驚艷,但是古拙樸實的個性,經過一段時間,你就會訝異他們的韌性和執著。」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不一樣的想法(無共樣个想法)、不一樣的作法(無共樣个做法)
大傳系畢業的王俐淳,在新竹開了一間結合臺灣創意設計小物商店與收藏的咖啡廳。曾在臺北做過許多高競爭力行業的她,最後在新竹找到自己嚮往的簡單步調及在都市很難見到的古樸環境。開店3個月,就感受到客家鄉親的友善,當向客家客人表明自己也是客家人時,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也獲得了認同感。因為客人的支持,讓她的咖啡店漸入佳境,甚至會舉辦講座或是展覽,她不光只想賺錢,也想保有文化並進。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這邊的人很純樸老實(這片个人異純良老實)、生活很簡單(過日仔異簡單)
學電子的吳哲銘,察覺近年來電子產業獲利不如以往,想到讓商品電子化,嘗試將文創商品注入電子元素,增加聲光效果,像是小電子舞臺的公仔,並加以量產。身為客家人的他,為客家文化設計錄音明信片,並在東勢客家園區築起一道留言牆,利用七彩幻燈的明信片,拼貼成馬賽克磚。明信片可以錄音,可以播放,背景音樂用的是客家流行歌曲,大大顛覆一般人對明信片的認知。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想法創新(有新个想法)、和別人想的不一樣(同別人想个無共樣)
83歲的老農曾國渠,靠著以前務農的本事,成為裝置藝術的創作者。他回憶起以前家裡很窮,加上客家人勤儉,都是外婆編草鞋讓他們穿,外婆過世時,沒有人學草編鞋的技藝,現在憑著自己小時候幫祖母編草鞋的記憶,重新拾回這項臺灣民間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如今他帶著新埔鎮巨埔社區居民,用廢棄的稻桿編織,重新給予稻草新的生命及價值,創造出多元的稻草藝術作品。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要專心(愛專心)、不要分心(毋好分心)
俗諺說人生70才開始,頭份鎮客家人徐崑榮,從73歲退休後開始接觸建築「窗花」,引發興趣後便一頭栽進窗花的世界。大部分的窗花是用榫頭接起來,徐崑榮則是用木板切割挖空,變成傳統建築才能看見的木製窗框。他將舊木板回收利用,無師自通自學創作窗花,研究圖騰與設計方式,至今已累積百面的窗花作品。整間徐宅就像是他的創作博物館,家裡牆壁掛滿木製窗花作品,未來將持續創作,挑戰更多高難度的作品。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你的目標是什麼(若个目標係麼个)、和自己比賽(同自家比賽)
苦學出身的新竹水彩畫家劉木林,出生於客家農村家庭,因為喜歡繪畫,原本是板金黑手的一雙手改拿畫筆,靠著自學畫出一片天。妻子邱彩華及2個兒子,在耳濡目染下也都成為業餘畫家。他的創作源自家鄉,出生的湖口有水、成長的苗栗有山,所以經常接觸到山與水,最喜歡的也是山水,因此創作很多山水的作品。2012年帶著作品「綠島小夜曲」,從國際大師雲集的「當代國際水彩畫資深名家精品邀請展」中,抱回「金質獎」殊榮,為臺灣爭光。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我不想放棄(亻厓毋願放忒)、肯拚就會成功(肯拚就做得成)
新竹竹東一位客籍雕塑達人徐國聲,從10幾歲就開始學雕刻,雕塑至今已40多年,他從金屬花模雕刻、木雕、竹雕不斷地挑戰自己,目前是國內僅有的少數花模金屬雕刻師傅。運用巧手與創意,他用竹子和油桐花的種子編成螞蟻,頭是油桐花種子的外殼,身體以油桐花的果實編織,創造栩栩如生的昆蟲雕刻。這幾年他也結合木工技藝,發揮客家人勤儉不浪費的精神,修復舊傢俱,讓傢俱有新的生命。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一定要努力(定著愛煞猛)、努力才會成功(煞猛正會成功)
新竹縣的環保藝術家曾定榆,不僅精通早期的石頭雕刻,更擅長木頭雕刻,每一件他親手創作的藝術品都賦予其生命及存在的意義。好奇心,讓他凡事想一窺究竟;喜歡挑戰,讓他人生充滿色彩!他說:「客家精神勤儉不浪費,所以我在創作的時候,盡量利用廢棄物材料,讓它重生、賦予它第二個生命。」別人眼中的垃圾,經巧手雕琢,變成價值不斐的藝術品,希望透過作品宣導環保雕刻的概念。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不想認輸(毋願輸人)、挑戰自己(同自家比)
新竹市有對姊妹陳慧芬與陳銘真,生長於藝術氣息濃厚的環境,從小看著父親拿著雕刻刀創作,陳慧芬說:「有次突發奇想,如果能為父親的佛像加點色彩,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於是我就拿起畫筆,為佛像描繪金邊,加上簡單的色彩與圖騰,讓作品更添美感」。此舉不僅為本土雕藝走出新路,也讓兩姊妹對彩繪工藝越做越有興趣。因陳銘真的先生鍾海生是客家人,兩姊妹因此接觸到客家之美,利用客家元素桐花,結合自身的彩繪工藝技術,來創作生活實用的作品,如髮簪,也拓寬了姊妹倆的創作之路。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本來不喜歡(本成毋合意)、越做越有興趣(緊做緊生趣)
桃園縣中壢市有位客籍歌手范玉梅,因為常常要登臺演唱,卻找不到有客家元素的衣服搭配,讓她興起了自己動手設計花布衣的念頭。她與裁縫師一起設計製作花布裝,10年期間已經做出上百套創意花布衣,每套都是自行研發與設計。現在她們越做越有興趣,希望將這項既現代又不失傳統的花布衣,推廣到社區各個角落,成為桃園在地新時尚。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認識很久了(認識當久哩)、我們是好朋友(亻厓兜係好朋友)
僅因熱愛希臘時期的雕塑作品,讓理工科系畢業的江沖默,在20多年前從機械領域一頭栽進銅像浮雕藝術創作。為求創作逼真,他還投入七年時間鑽研解剖學,自己買書、自製工具全靠徒手摸索,閉門勤練,探索出一條實用藝術路,讓作品呈現出栩栩如生的肌理線條。即使太太曾因為小孩開學,怕付不出學費而要他放棄,他仍不為所動,堅持在雕刻創作鑽研,如今已成為臺灣知名的客籍人體雕刻家。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肯下功夫(肯做)、一步一步實現(一步一步仔實現)
苗栗縣頭份鎮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首屆文創所學生李玉蘋,在歐洲接觸到蝶古巴特而著迷,她將西方的蝶古巴特技法融入在髮飾、面具與服裝的設計上,並嘗試加入東方的臺灣文化及客家元素,製作出中西文化合併的生活藝品。她希望作品能在更多人的生活中被活用,就是一種成就感。她強調作品實用,並加入文創概念,巧思融入中國風與客家花布元素,作品精緻典雅,令人讚嘆!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這很新潮(這當新色)、現在很受歡迎(這下當流行)
隱居臺北土城山林的藝術家伍坤山,鑽研於陶藝雕刻,並自創出全臺唯一的創作技法「點陶」和「盤泥」。最近幾年則是嘗試用琉璃結合陶瓷,讓作品增添了立體感和層次感。客家人的他,將客家元素融入在自己的作品裡,並堅持藝術要有在地特色,所以在他的100多件作品,都有代表土城、代表客家的桐花。他曾參加海內外40多次聯展,每一次他都以具臺灣特色的陶藝品獲得無數獎項,獲獎並非他所在意的,而是如何做出代表臺灣或是代表客家的作品,讓更多人能看見臺灣,看見客家。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技術改良(技術改良)、是新的嘗試(係較新个做法)
《石頭男孩》繪本作者鍾易真,以繪本說花蓮在地的故事。身為客家人的她說:「創作豐富了我的人生,也希望藉由創作傳達我對自己生長的土地的愛與關懷。在近30年的繪本生涯,支撐自己的到底是什麼?我也常在想客家說硬頸精神,應該就是一個愛畫畫的小孩長大了,且也步入人生的中年,除了心靈深處的客家血源,我想,傳達對這個世界的愛與關懷,就是我的客家精神。」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人老心不老(人老心毋會老)、永遠年輕(永久恁後生)
文壇譽稱「詩、書、畫」三絕好手,又有一手精緻雕工刀法的客籍藝術大師彭明德,30多年前卸下壽豐鄉鄉長繁忙公務,轉換跑道,拾起毛筆與刻刀,重新回到他生命中的最愛山水及書畫。由於自身為客家人,為了提倡客家文化,他也運用客家諺語作為詩的素材。他說:「我覺得花蓮會雕刻的人很多,但是會寫的人不一定會刻,會刻的人不一定會寫,希望結合詩、書、畫和雕刻,傳承客家樸實勤儉的精神。」 客語教學每日一句:這是家人傳下來的(這係屋下人傳下來个) 、值得好好珍惜(值得好好痛惜)
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北一綠跑」活動嗎?4000多名校友一起穿著小綠綠在街頭路跑的盛況。這場活動,是2位創業主角潘怡芳(小胖)和林昀樵,在當年仍就讀臺大工管系期間所舉辦的喔!因為這場活動的成功,讓她們充滿信心,決定用運動來創業,打造一個專屬女生的「好時光運動樂園」。這2位熱愛運動的臺大女生,用「女」加「子」創立的「好」時光,雖然還未達成創業的目標,但在 小胖和昀樵心中,一直 都很清楚自己創業的想法,就是要帶領所有女孩們,快樂運動。因此面對接下來的創業之路,她們不但沒有氣餒,反而還有了更多的想法。
小白龍連雲鶴就是金巾怪俠,金巾怪俠與黑巾怪俠兩人決鬥,強對強,兩人拚的難分難解,飛刀怪俠一看到這樣的情景要暗殺金巾怪俠,但還是死在金巾怪俠的手裡。小霸王白全並沒有死,太乙真人用了蓮花化身,所以救了小霸王白全,小霸王白全前來要殺了黑巾怪俠蘇毒明,這時金巾怪俠小白龍也來了,一番吵鬧後黑龍派教主千年白猴道人、金龍派教主孫臏也來了,黑龍派與金龍派雙方人馬都到齊了,大戰要開始了。
一百零八俠排名第二的飛成利用騙招脫離了妖術,竟發現妻子跟黃平都沒有逃出來,再次趕去要救他們,路上竟被飛刀怪俠趙志雷阻止,飛刀怪俠趙志雷要殺了飛成,要替他死去的兄弟趙志成報仇,也要替他的岳父也就是他的妻子魏小燕的父親報仇。雙方開始過招,飛成情況危急時,突然有人把飛成救走了,救走飛成的就是金眼毛逐赤腳大仙,金眼毛逐赤腳大仙跟飛成說要去救你的妻子跟兄弟一定要去八卦千刀樓,需要會隱身術才能去,飛成並沒有練隱身術,金眼毛逐赤腳大仙看在金龍派教主孫臏是他的結拜兄弟的份上,便借給飛成隱身冠。
飛刀太保趙志成擋住了徐玉松與飛成的路,飛刀太保趙志成用三十六飛刀殺了小白龍,徐玉松與飛成決定要報仇。濟南官員去抓徐玉松與飛成,但他們倆兄弟武功高強,濟南官員都不是他們的對手,飛刀太保趙志成看苗頭不對用出三十六飛刀要殺了徐玉松與飛成,徐玉松與飛成一看如果不逃脫,必死無疑。徐玉松與飛成去找白全,一起去濟南抱小白龍的仇。千年白猴道人救了蘇毒明,餵他吃了丹藥,蘇毒明實力暴漲,不管是飛天還是劍法,現在的蘇毒明已有能力去報仇了。
蘇毒明忘恩負義打算殺了小白龍,小和尚打不過鄧玉枝,師父前來幫助小和尚,鄧玉枝打算放魔火神棍把紅雲長老燒死,火雲長老施法力讓魔火神棍飛回去,火燒回頭,燒到鄧玉枝,鄧玉枝與蘇毒明趕緊逃走。蘇毒明決定去找金龍派孫臏的大徒弟第一劍俠小霸王白全報殺父之仇。徐玉松與飛成躲掉了鄧玉枝的魔火神棍,到寺廟去休息,天亮時再去濟南找小白龍、連雲雀,因為小白龍與連雲雀說要去認親,但到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徐玉松與飛成按耐不住性子決定去找他們倆。
天下有兩大門派,金龍派建立自秦始皇吞併六國的時代,教主孫臏;另一派黑龍派,教主千年白猴道人野心很大,想一統天下,所以組織黑龍派,黑龍派搶劫百姓的金銀珠寶、殺人放火,金龍派教主孫臏看不過黑龍派欺壓百姓,挺身而出,因此跟千年白猴道人結仇,蘇進風與連天平兩人是結拜兄弟,為了入教問題,彼此關係一刀兩段,大哥連天平是金龍派,而弟弟蘇進風是黑龍派,弟弟蘇進風想要邀請哥哥進黑龍派,蘇進風覺得黑龍派到處去搶富家人的錢,出門就有錢很好,連天平認為那些都不是光明正大的錢,因此兩人一言不合大開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