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妹向來懂事乖巧。擔心父親繳不出學費造成壓力,乃表示可以向級任老師林雪芬拖延繳款。殊不知雪芬正為此事與教務主任徐大木爭的面紅耳赤。因教務主任徐大木是個怕事的人,要求老師在三天內催繳學生學費,雪芬有感前幾學期有部份學生經不起催繳壓力,索性不來上課而輟學,乃向教務主任徐大木力爭。但一場爭論讓雪芬挫敗灰心。然而雲天卻對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華統是一位蝴蝶蘭育種的專家,溫室裡,花盆裡插著小小的標籤,標示著育種日期、父本學名、母本學名、個體登錄編號,還有依重要性提示用的彩色小花夾。他自謙的表示因為只有國小畢業,所以每一株新配種的蝴蝶蘭都有一個中文名字,而且都有他的姓氏與花蓮字樣,像是劉氏花蓮之光、劉氏美麗的花蓮、劉氏紅地毯、劉氏三太子、劉氏黃昏的彩虹、劉氏午夜的舞者等,每個名字都花費他許多的腦力去想像與構思。劉華統剛會走路的小孫女,也會背著雙手在園中走來走去。我們原以為她是模仿阿公走路,劉先生驕傲的解釋,因為孫女喜歡跟著他在園中走,此外小孫女看到有客人到園中來,還會自動去拿空花盤給客人裝花用,劉先生甚至開玩笑的說育種的棒子要交給孫女繼承呢!
歷史不外乎歲月,人類歷史一定少不了文學,鍾肇政立志要當一個作家,學生時代特別愛看雜書、通俗少年小說,沉迷課外讀物,並且紀錄人間喜、怒、哀、樂,自認為作品真真假假但筆下人生是真實的,鍾肇政回憶二十歲前他是日文、中文同時書寫和研究,民國49年以魯冰花這部精緻、撼動人心的作品登上聯合報副刊,鍾肇政欣喜若狂的是,台灣的作家終於在文學園地佔一席之地,也間接影響戰後第一代台灣作家和文友通訊社成立,與同輩在文學路上互相鼓勵、互相琢磨、互相批評。他筆耕不斷、著作等身,政權改變後,被奉為國寶。 他的身形其實是嬌小的,但他卻很愛說這輩子著作等身。習得華語的鍾肇政,為我們寫下一段沒法被記錄的臺灣人民的故事。而如此磅礡的時代小說,其靈感來源卻正好見證生命的詭蹫與幽默!
老人與海,一起從年輕到年老;老人愛海,一起從豐富到枯竭。老討海,到老都還在海上的一群人。細數台灣300座大小漁港之中,唯一以客籍漁民為主體的漁港,就只有桃園新屋的永安漁港。永安漁港自民國42年開港至今已近60年,正從一座傳統漁港蛻變成觀光休閒漁港,但是休閒觀光的興起,並無法解決永安漁港目前正面臨的漁業資源枯竭與漁民老化的雙重衝擊,使得其傳統漁業文化正快速地式微消失。不知未來永安漁港的漁業文化能否振興,但保存漁民耆老的口述歷史卻是當務之急。對於漁民的工作,大多只能憑想像,或藉由書本影片等來體驗,但無論用甚麼方法,都與實際相距甚大,總不會選在風大浪大的時間跟船,而且也只去一天,就算暈船,咬著牙也就過了。
黃陳貴月女士為桃園中壢百年壽衣老店的第三代接班人,自二十八歲嫁入黃家後就開始跟著婆婆學習縫製壽衣,至今已超過六十餘年。在漢人文化中,往生,不代表結束,而是「回老家」,因此,壽衣又可稱為「見祖裝」或「老嫁妝」;此名稱的由來是早期女性只有在結婚、懷孕坐月子時才會穿上裙子(或一塊大布),因此在往生(見祖)時,也需要穿上裙子,以代表對祖先的重視。 男女壽衣的件數及配備有些許不同,如男性壽衣共有十件,女性壽衣共有十一件,除此之外壽衣更包含荷包、手套、鞋子及過山褲等配件,每件物件都有自己的穿法與意義,如為往生者穿著壽衣時,必須在荷包內放入銀紙,再將荷包綁在褲頭上,綁好時要剪一截留下來,代表往生者要將一些財產留給子孫;此外,女性壽衣另有戒指、手環、耳環等配件,意指在陰間時能當個好命婆享福,以上這些都代表子孫對往生者的祝福,以及往生者對子孫的疼惜。爾後,壽衣功能性也越來越多元,只要逢閏月、生病或父母六十一歲大壽時,皆可讓父母穿著壽衣,以增添福壽。 在訪談過程中,黃女士提到由於她的姊姊早婚、母親一手殘廢,因此所有的家務工作從小就落到了黃女士手中,當時年僅十七歲的她,不但需要照料自家人的三餐與家務,連同大伯的兒子、舅舅的女兒以及姑姑的孫子也都得一併照料,因此,黃女士刻苦耐勞、堅毅不撓的精神,或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慢慢被磨練出來的吧! 除此之外,喜歡熱鬧又熱心助人的黃女士在晚年時,每週都到桃園縣南區老人文康活動中心擔任志工,竭盡所能關懷老榮民,直到八十二歲才在子女的勸說下從志工工作退休。黃女士的女兒也提到從小他們對於母親縫製壽衣的文化禮俗並沒有太多的興趣,而從母親身體年老、出現疾病,且經歷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後,他們也從這些過程中慢慢去瞭解壽衣的文化禮俗,並依據禮俗為母親買好壽衣、煮麵線蛋,藉此為母親增添福壽;黃女士則是以非常坦然樂觀的態度去面對自己最後的人生旅途,爾後不論黃家壽衣是否會繼續傳承下去,或是終止在黃女士這一代,黃女士一生無私的奉獻已經為這一代的黃家壽衣,寫下一個令人敬佩的歷史紀錄。
秀子見雪芬並不快樂,乃私下找雪芬,問雪芬喜歡雲天對不對?雪芬不語。只淡然表示一切已經確定了,她將會聽從父親的意思,嫁給相親的對象。這一回換馬健與秀子,反為雲天與雪芬這對有緣無份的人擔心不已。
馬健幾次找雲天談及雪芬的事情。但雲天卻只關注孩子們的教育,不願再多提。雲天指導志鴻漸入佳境。但阿明卻因身體不好畫不出圖來。雲天表國際兒童美術比賽的交件時間已迫近,但阿明畫不出來也催不得。真是令他頭痛。
這一日,古父的茶園驟然冒出許多茶蟲,古家姐弟為了保護茶園就去抓蟲,雲天擔心阿明時間不夠,願去頂替阿明抓蟲好讓阿明畫圖。未料阿明望著茶園,竟有了靈感,隨即在茶園裡畫起了茶蟲,他恢復了自信,讓雲天很欣慰 …
而在高雄的古父,在工地辛苦的工作,但因為工地同事的不小心,古父就這樣硬生生的貝磚頭砸到了頭,送進了醫院並且昏迷了好幾天,而古家姐弟因為想父親,一直聯絡,但電話的另一頭都沒有人接,茶妹不由自主開始擔心起來了雲天同時也接到學校的解聘書,但他心裡很清楚,為何會被解聘,他也沒有再去爭取以及爭辯阿明沒料到雲天竟要離開?捨不得大哭。雲天表他會拿畫作去甄選,要他不要擔心,等他回來跟他說好消息。
雲天準備離去,不知情的人皆為錯愕。由其是志鴻與雪芬皆不知是為了什麼原因?
雲天離去前,表最放不下心古家兄妹。阿明表雲天說過會回來,一定要做到。雲天心疼,表回去一定將他的畫寄出。雲天離開後,兩姐弟相依相惜,阿明不知是少了寄託還是怎麼了?身體更為孱弱。茶妹想告知父親弟弟似乎生病了,一日,打電話前去找父親,卻怎麼找也找不到父親,茶妹越是擔心。
志鴻因雲天離去後,再也不想畫圖。雪芬也因此而鬱鬱寡歡。不料一日,秀子說出雲天會走都是因為她,雪芬恍然大悟,急向林長壽查證。得知秀子所言不假,雪芬再也無法默不作聲,與長壽大吵了一架,毅然決定退婚,跑到台北去找雲天… 雲天見雪芬前來,實為驚訝。雪芬哭著表抱歉。雲天安慰她不要說抱歉,水城鄉給了他很多美好的回憶。讓他改變了很多想法,他才要謝謝這些人事物豐富了他的生活。雲天勸雪芬回去,並請求她一定要照顧古家兩姐弟。雪芬承諾一定會做到。兩人殊不知阿明的病已急速惡化,氣色愈來愈不好,連茶妹也擔心的不知如何是好? 而阿明最好的朋友大山,終於等到母親要帶他回台北了。阿明表大山不是很想跟父母住在一起嗎?可以在父母的身邊是最幸福的事情。而阿明也在大山離開後,因四處尋找他最心愛的小貓,而淋了一場雨而病倒了 … 翁家對於古家姐弟相當關心,知道阿明病倒立刻前來,翁父答應茶妹幫忙找父親,之後得知父親受傷住院,立刻前往帶古父回家,而阿明卻在大家離開後黯然的出門尋找招財,但外面正下著大雨,當茶妹發現阿明不見就四處尋找,尋找過程中巧遇雪芬,終於在茶園找到阿明,雪芬急將阿明送往醫院,暫時穩定住病情。眾人開始對於沒照料好兩姐弟之事而心懷愧疚。 一日,茶妹照顧阿明累得睡著了。阿明輕推茶妹,表示好想畫圖,茶妹沒轍,偷偷帶弟弟到茶園去 … 茶妹帶阿明前來。阿明表示從來沒為姐姐畫過像,想要為她畫張圖。茶妹幫他找來了畫具,阿明忍著身體的不適,為她畫了一張人像跟魯冰花。 茶妹問為何要把她跟魯冰花放在一起?阿明表說你忘了嗎?魯冰花是媽媽花,茶妹對他的關愛如同母親般,他要將這幅畫獻給茶妹,謝謝她對他的關愛,茶妹聽聞泣不成聲,表示不要聽了!他要阿明好起來,他還要繼續照顧他 … 古石松這時急奔回來,表帶回了阿明日日想念的甜甜圈,然而阿明已經無法吃了,只笑著表示能見到爸爸真好。用最後一口氣吃了爸爸的甜甜圈
古阿明與茶妹的父親為古石松。古石松是位茶農,向當地的大地主也是當地縣議員林長壽承耕一塊茶園種植茶葉。每到開學前夕,即是古父最頭痛的時候,雖說現在的小學學費並不昂貴,但對古父來說仍是沉重的負擔。 開學當日。雲天前去學校之際,卻遇上了半路攔截中輟生的雪芬。一場誤會下讓兩人都進了警局。雪芬這才搞清楚原來雲天是新來的老師。而雲天也見識了這位看似弱不禁風的女孩子,為了學生是完全無私的奉獻心力。 古阿明一見新來的老師竟是那日在茶園送他圖畫的大哥哥,煞是開心。而班上的另一位同學林志鴻也很高興。他是林長壽寵愛的獨生子,而林雪芬老師正是他的姐姐。雲天還來不及搞清楚兩人的關係,反為自己無法適應當地的生活感到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