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_130_20180824【gogo講客話】高雄美濃 藍衫親子裝
屏東萬巒有許多名勝古蹟,如:劉家祠堂、半月池,還有舊時的學堂「觀海山房」,都保留相當完整的外貌,許多遊客來此朝聖,不但能欣賞到建築之美,還可以感受到豐富的人文歷史。 屏東五溝村的劉氏宗祠建於一八六四年,是二堂四橫的圍屋式建築,街道小路多,具有防禦的功能,巴洛克式的外牆顯現了建築之美,也有風水之說,石柱上的官帽、官印,就是期盼後代為官平步青雲;橫樑上則掛有紙燈籠,是客家傳統的添丁燈,不只祈求全家平安,也盼望子孫興旺。 觀海山房是劉家所建造的書房,目前還保留著原有樣貌,劉家當年為回饋鄉里而興辦漢學堂,西洋式的建築孕育出許多客家菁英,讓五溝水學風鼎盛。整個五溝水社區,風景宜人,有人文洗禮,也有建築特色,就像一座生活博物館。
以前有很多客家人在嘉義鹿滿種植菸葉,雖然現在菸草產業沒落,但在當地民眾的努力之下,將舊菸樓改造成博物館,讓民眾可以了解嘉義的歷史,遊客來此一遊,可別忘了造訪鹿麻產車站,感受當年興盛蓬勃的生活記憶。 嘉義曾是全臺菸葉四大產區之一,有許多客家人從事菸草產業工作。近來,荒廢了十三年的嘉義鹿麻菸樓,在保留原貌整修半年後,變成客家菸葉文化園區,菸樓屋頂上的氣窗是為了散熱排濕、內部空間搭配再製的模型則可以看到舊時菸葉產製的流程。 一九一○年所蓋的鹿麻產車站也進行原貌重建,重建後的車站保留原有的特色,木造建築仍飄著昔日憶舊的味道,看著已有百年歷史的傾鈄式屋頂,令人回味無窮,而車站建築不規則的美,也被譽為建築界的佳作。
沿著苗栗一二四縣道,造訪南庄老街的洗衫坑、老郵局及三灣的巴巴坑道,一頁頁過往老故事,訴說著前人的生活足跡。漫遊南庄桂花巷,踩磚道穿梭巷弄間,如尋寶般處處有驚喜。百年洗衫坑保留以前客家婦女生活型態。福菜、蘿蔔乾等各式客家美食,都是婆婆媽媽的拿手絕活,必吃的客家湯圓,搭配鮮切水果塊,光用看的就食指大動,嘗一口,又Q又彈牙,而且還有桂花香。另外,以檜木打造的百年老郵局,和風建築很有味道,讓南庄老街除了純樸,還多了份日式風情。 想看到早期南庄特色,在三灣和南庄交界的巴巴坑道也很有意思,舊坑道保留原始風貌,搭建了安全性高的礦坑實景,讓遊客體驗採煤炭、採陶土,追憶早年採礦的遺跡。繁忙的日子讓你透不過氣時,不妨漫遊山城小巷,來趟懷舊之旅。
高雄美濃是傳統的客家庄,老街上隨處可見伙房建築,伙房近年來變身成美術館,探究美濃人家的生活點滴;還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粄條街,平凡的在地美食,卻滿足了大家的味蕾。 美濃老店林立,傳統的建築在永安老街上更是隨處可見,遊客來此可細細品味這古樸的客家小鎮。老店經活化後,搖身一變成為美術館,曾家伙房就成為曾文忠美術館,曾文忠為美術老師退休,常用畫筆寫日記,憑著記憶記錄美濃的美好,鮮明的色彩和細緻的筆觸,重現老街的風采與名勝古蹟。 美濃的粄條街遠近馳名,用在來米製作的美濃粄條,口感絕佳又Q彈,大骨熬成的湯頭加上兩片瘦肉,再搭配客家婦女自製的油蔥酥,就成了美濃最道地的古早味。美濃的在地風光和道地美食,是場能讓人重拾過去生活點滴、又能大飽口福的饗宴。
桃園龍潭的三坑老街除了古早味豆花,還有祖傳三代的客家菜包飄香,供遊客品嘗,邊享受美食邊欣賞沿途風景,更能體驗客庄之美。 紅磚牆、舊屋瓦,三坑老街的每個角落都有著客庄故事,彎彎曲曲的道路是為了防止盜賊入侵,而米糠混著泥土堆砌而成的土角厝,能透氣、冬暖夏涼,也能看到先民的智慧。老街雖短,但曾是貨物轉運站,在那繁華的年代,可是有「龍潭第一街」的美名。 三坑老街除了豆花,還有傳承三代的排隊美食「客家菜包」,新鮮蘿蔔絲做成菜包,是遊子念念不忘的好味道。在這兒,還可以來趟盡興的鐵馬遊,從老街出發,慢慢欣賞田園風光,沿著單車道,能一路騎到大溪,悠遊又自在;櫻花、油桐花,還有野薑花,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陪伴。